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浮士德畫上臉譜 中國國粹走向世界

夏也2016年3月24日

德國經典文學人物浮士德如何走上京劇舞台?導演佩施科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她的跨界藝術創作之旅。

https://p.dw.com/p/1IHe3
Theaterstück Peking Opera Faust Szene 2
圖片來源: CNPOC

(德國之聲中文網)出賣靈魂,喝下魔鬼的靈藥,老學究重返青春歲月,去追求自己不曾擁有過的人生之樂。自十九世紀初,浮士德在大文豪歌德的筆下誕生,這一經典的形象便深入人心,幾個世紀以來不斷被搬上全世界各地的舞台和熒屏。1859年,歌劇《浮士德》在巴黎國家歌劇院首演,而一個半世紀之後的2016年,京劇《浮士德》來到了北京的梅蘭芳大劇院。

這部實驗京劇由中國國家京劇院和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劇院基金會(Emilia Romagna Teatro Fondazione)聯合出品。創作團隊包括德國導演安娜瞭迨┘疲ˋnna Peschke),來中國的京劇導演徐孟珂、編劇李美妮,京劇演員劉大可、王璐等,再配上由京劇樂手的二胡和義大利樂手的電子琴共同呈現的演出伴奏,這出戲可謂是一場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國際範兒的混搭藝術

劇中,主人公浮士德從戴著髯口的白發老生穿越到細嗓小生,魔鬼梅菲斯特的火焰髮型上則插著兩根長長的翎子。類似這樣的混搭風,在整場戲中屢見不鮮。

德國導演佩施科對德國之聲記者說:"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如何以京劇的形式將這部來自歐洲的戲劇搬上舞台。因為京劇這門古老的戲劇藝術有很多的規則和講究。當然也正是這些傳承了幾個世紀的精粹讓京劇擁有了它獨特的魅力。因此,想要打破傳統,讓演員去嘗試一些大膽的創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戲劇的結尾,佩施科導演特意要求浮士德卸妝表演。她認為,臉譜是京劇的精髓,沒有了臉譜,舞台上的演員會顯得非常醜陋,而這恰恰是她所追求的效果。因為這場戲以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收尾,醜陋的面容恰恰表達出他內心的痛苦。

從舞台上的任何一個細節,都不難看出,編排者們為了融合各種元素而下了多麼大的苦功。再加上語言障礙,佩施科的工作毫不輕鬆。從編寫劇本,綵排,到與演員之間的交流,她一直都需要翻譯的協助。"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進度會非常緩慢,而且常常會產生誤解。很遺憾,因為語言障礙,我不能和演員進行直接交流。但這在國際合作中也是很正常的,我們需要耐心。"

Theaterstück Peking Opera Faust Szene 3
京劇《浮士德》劇照:左邊是劉大可飾演的浮士德,右邊是王璐飾演的梅菲斯特圖片來源: CNPOC

然而,對於佩施科而言,她對京劇《浮士德》的工作熱情也正是源於對舊傳統的突破。擁有戲劇學專業背景的她,對這種特別的戲劇形式本身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她說,劇組常常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討論如何突破京劇的傳統規則。"而歐洲戲劇是沒有什麼規則的,它不會規定你'一定'要怎樣演,因而也就不可能產生這樣有趣的討論。"

佩施科導演的中國情緣

《浮士德》並不是佩施科所導演的第一部帶有中國元素的戲劇。2012年,她與京劇演員王璐就已經共同創作了戲劇"Woyzecks Körper",這部劇在德國戲劇"Woyzek"的基礎上,融入了京劇和崑曲的元素。此外,她也在音樂領域進行了大膽的跨界嘗試,與中國歌唱家合作的音樂演出"Mein chinesisches Herz singt dir ein Lied (我的中國心為你歌唱)"混合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將中國的歌唱藝術帶到了國外。

自從2009年獲得德國吉森大學應用戲劇科學碩士學位後,佩施科就一直致力於藝術表演的創新,在戲劇、裝置藝術、現代音樂劇、視覺藝術等多個領域之間跨越。

"我和中國的情緣是有家族歷史的",佩施科講述到:"大約100年前,我的曾祖父就到了中國,並且在那兒娶了一個中國太太,生下了我的祖父。我的曾祖母很早就過世了,於是曾祖父帶著他的兒子回到了巴伐利亞的老家。無論這段家族歷史真實與否,我一直都希望可以有機會親自去一趟中國。而這個夢想真的實現了。2010年,我如願以償到了中國,並且被這裡的文化深深吸引住了。

"第一次中國之行非常短暫,只有七周,但在那之後我深信自己還會再來的。因為我迫切地想要親近並瞭解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幸運的是,因為拍戲,我又回到了中國,並且能夠以非遊客的身份來真正體驗這裡的風土人情。"

Anna Peschke Regisseurin Theaterstück Peking Opera Faust
佩施科不斷跨界嘗試新的藝術組合形式圖片來源: Kai Kremser

用"新的語言"傳播京劇文化

"我希望將中國的京劇藝術形式與西方的劇本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佩施科說到:"這種語言是一門不斷變幻流動的藝術,它既保留京劇傳統,又敢於融合現代元素,注入新鮮血液,並以此來吸引一批年輕的、可能以前對京劇並不瞭解的中國和歐洲的觀眾。"

據新華網報導,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市的6場演出期間,劇組通過與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的合作,專程在當地的學校為義大利的學生開展了京劇知識講座等活動。京劇歷史、京劇表演的動作示範、以及京劇《浮士德》中的賞析要點等,劇組為學生們帶來了一次新奇的京劇藝術的體驗。

作為文化的傳播者,佩施科也享受著這個充滿驚喜的旅程。"中國的年輕人大多對於這種老傳統是不感興趣的。而令我高興的是,我們似乎激發了學生們對京劇的熱情。在歐洲演出的時候,我事先給學生們發了一些小冊子,裡面有關於每一幕的故事梗概,以便於大家理解。演出結束後,學生們興奮地告訴我說,他們全都看懂了,即使不需要一致盯著字幕。"

關於京劇《浮士德》未來的演出安排,導演佩施科還沒有明確的計劃。但她表示,非常希望能夠在2016 或2017年將《浮士德》帶到德國來。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