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浴火重生?惡意攬炒?港媒評DQ總辭

文山(摘編)
2020年11月13日

4名議員被DQ、泛民派宣佈總辭,親北京以及親民主派的香港報刊如何點評?《蘋果日報》呼籲,寧願浴火重生,不做溫水青蛙;《文匯報》稱讚全國人大幫助香港填補法律漏洞;《明報》、《南華早報》擔心香港進一步分裂。

https://p.dw.com/p/3lFTf
Hongkong Pro-demokratische Abgeordnete Parlament Opposition
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是否會淪落為橡皮圖章?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華早報》的社論以「北京趕走立法會議員後,香港必定面臨挑戰」為題,擔憂地指出,四名議員遭DQ、泛民派總辭,對香港政壇造成了深遠的衝擊,而這座城市眼下最需要的是穩定。

「《基本法》就如何驅逐議員有著明確的規定。而根據周三的決定,一旦議員被確認有法律定義的煽動香港獨立、尋求外國干涉、拒絕承認國家主權或其他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時,議員資格就會立刻被剝奪。這一決定今後會得到怎樣的運用,尚待觀察。重要的是,法治必須得到充分維護。」

「一個延任一年、卻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會讓很多人擔心缺乏有效制衡。特首林鄭月娥卻似乎並不擔心泛民派總辭,還說立法會不會因此成為橡皮圖章。但是,這座城市已經承受不起進一步的分裂。局勢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勢必會受到香港各界以及國外的密切關注。」

Hongkong Carrie Lam, Dennis Kwok, Kenneth Leung, Kwok Ka-ki, Alvin Yeung
4名被剝奪資格的議員圖片來源: Vincent Yu/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香港《蘋果日報》的評論則以「殺死了立法會 殺不死香港」為題,指出立法會沒有反對派的後果當然十分嚴重,中央及港府的目標就是抹殺立法會異議、為傀儡特首解除後顧之憂;但是接下去泛民派的任務將是探尋如何建立新平台為市民發聲、向國際發聲,並且探尋以資深民主派為主的辭職議員如何發揮作用。

「在中共、港共決定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延任時,民主陣營曾爆發總辭與留任之爭。坊間較一致的意見是要建立新平台,或結合留任議員與初選勝出者的力量,或由區議會為主組成議政聯盟。在立法會被殺後,如何籌設民間議會,是學者、政黨、市民都要考慮的當務之急。民間議會雖不能直接制衡政府施政,不能直接影響林鄭政府強推明日大嶼撥款、大灣區投票,甚至難以阻擋香港快速墮入危崖,但是,與其做被溫水煮熟的青蛙,不如做涅槃的鳳凰。立法會可以被殺死,香港是殺不死的。這也是總辭的意義所在。」

《明報》以「政治戰爭升級 DQ震蕩或未息」為題刊發社論指出,泛民派與北京之間的「全面政治戰爭」再度升級,這對香港恐怕並非好事。

「從中央角度,反修例風暴說明香港是國安重大缺口,有人搞港獨、有人要攬炒、有人勾結外部勢力,『政治戰爭』已經全面開打,為了堵塞缺口、控制局面,中央不會再有避忌,認為要出手便出手,回響再大一樣照做,無論《港區國安法》還是今次DQ事件,皆反映此一思路。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昨天重申,落實特區維護國安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確保香港公職人員符合法定條件,林鄭則提到,2016年人大就《基本法》第104條釋法後,特區政府一直研究相關本地立法。就任後違反誓言有何法律後果,相信將是重點。公職人員定義相當廣泛,區議員等亦包括其中,觀乎目前形勢,更多震蕩可能還在後頭。」

「一國兩制各有分際,各方不理侷限,必定出事。去年中以來,泛民與中央正面硬撼,主流泛民激進化,中央反制更強硬,政治死鬥不休,香港已經回不到從前,只能往前看。泛民就立法會延任一事,強調齊上齊落,現在十多名議員辭職,對支持者有所交代,不過立法會運作不會因此受影響,泛民集體辭職是否明智,還看事態發展。」

香港《文匯報》社論以「人大決定法律基礎堅實 進一步完善法律規範」為題,稱讚此次作為港府DQ議員依據的全國人大決定「令本港從政者履行效忠憲制責任的法律規範更完備,是完善一國兩制、維護香港憲制秩序的又一重要立法。」

文章認為,立法會延任一年,「但此4人是否仍具立法會議員資格存疑。由於本港目前沒有本地法例可讓特區政府自行處理該問題,在面臨可能遇到司法挑戰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從憲制層面尋求人大常委會作出一錘定音的指引,符合本港既有的憲制慣例,更可以堵塞本港法律的漏洞。」

「此次人大決定,為規範和處理本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特區政府也表明會盡快按照決定梳理完善相關本地法律,確保本港公職人員符合『效忠』的法定條件和要求,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大局穩定,確保一國兩制全面準確落實,保障香港繁榮穩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