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海外收購:從100個圖章到15個

樂然2015年3月24日

中國化工集團將斥巨資收購義大利輪胎公司倍耐力(Pirelli)。作為第一步,它將出資19億歐元,收購倍耐力26.2%的股份。《南德意志報》以此為切入口,談到了中國批准海外收購方面的變化。德國《經濟周刊》分析了中緬之間關係緊張的原因。

https://p.dw.com/p/1Ex6l
Formel 1 Pneus Pirelli Reifen
中國化工集團將收購義大利輪胎公司倍耐力(Pirelli)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援引畢馬威(KMPG)中國業務總監王煒的話說, "收購倍耐力將是中國投資者在歐洲最大的收購案,金額遠超過其它收購案。"在回顧了中國濰柴動力2012年收購德國叉車製造商凱傲集團(Kion Group AG)25%股份的案例後,文章談到了中國有關當局審批企業海外收購意向出現的變化。

"在最初的年頭,收購必須經得許多地方當局的批准,經濟部當然少不了,此外還需要當地總領事館以及為交易資金放行的管理外匯的部門。就在幾年前,投資者有時還需要蓋多達100個審批圖章,現在只需要大約15個了。"

文章說,北京政府每兩年公佈一個按照國別分類的收購推薦表。德國的機械製造、環保技術和汽車製造都在這個名單上。如果誰不按照這個單子去採購,過去必須要拿出充足的理由。但現在情況逐漸出現了變化。

文章接著問道,是否很快在德國也會出現首個金額十億以上的收購案呢?對此,普華永道中國業務負責人奧托(Jens-Peter Otto)說,"今年還早呢。也許明天就會有。"文章寫道:"他之所以樂觀有兩個原因:一是那些在國外運作的中國企業現在也在大力收購,比如,2005年收購IBM計算機業務的聯想集團不久前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第二,奧托說,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涉及範圍很廣的集團。'從計劃的收購中不一定能看出明晰的生產戰略。'大部分為私人企業的眾多公司現在湧入歐洲。許多交易因此可以不經中國方面的批准,不和國家財政監督部門打交道。"

強大的鄰居

Myanmar China Gas-Pipeline
中緬之間的油氣管道保證了中國10%的石油進口以及6%的天然氣進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經濟周刊》分析了中國和緬甸之間關係緊張的深層原因。不久前,來自緬甸方面的一顆炸彈落入中國境內,炸死4位中國居民。中國繼而向邊境派出了戰鬥直升機。文章寫道:"因其地理位置,緬甸對中國來說極其重要。經該國,北京可以獲得前往印度洋的通道。從1月底以來,兩條油氣管道將石油和天然氣從印度洋的皎漂(Kuyauk Phyu)輸向東北面1000公里的雲南省昆明。為此,農民被徵收了土地並強制接受賠償。新的油氣管道繞過了新加坡附近的馬六甲海峽,讓能源飢渴的中國變得更為獨立。據悉,從這裡輸入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各佔其總進口量的10%和6%。"

文章也指出,過去幾年裡,北京在緬甸投資了52個大型項目,總計金額高達140億美元。但中國企業非常我行我素。這些國有企業不注意當地習俗或者環保問題,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家鄉也是一樣。文章援引一位當地維權人士的話說,在緬甸,"中國人生活在自己的城裡。中國礦工的駐地被圍牆和鐵絲網圍著。武裝安全力量在出入口執勤。中國人帶來了自己的飯館、洗衣房和醫生。他們把賺的錢直接寄回家鄉。

"緬甸政府在2011年底認識到,中國的投資弊大於利。他們中止了北部的水壩項目,令中國人大為震驚。從那以後,雙方關係受到負面影響。"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