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減少中國礦難關鍵在法律的監督落實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12日

在過去的4個月裡,中國接連發生了多起特大礦難,死亡人數也一路飆升。這個問題也成了中國人大會議上一個話題。人大代表們表示,有關法律夠多的了,關鍵在其落實不夠。

https://p.dw.com/p/6MVq
2004年10月,大平礦難遇難者圖片來源: AP

鄭州大平礦難死亡147人,銅川陳家山礦難死亡166人,阜新孫家灣礦難死亡214人。其中孫家灣礦難是中國最近40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礦難。

極具諷刺性的是,在距離孫家灣礦難發生前的一個月,中國國家安監局的官員還在新聞發布會上信誓旦旦地表示,2005年中國將消滅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礦事故。中國現有28000座礦井,通常設備差,通風不良,機械化程度低,礦工沒有受過職業培訓。礦主和地方政府對利潤和稅收的追求經常使他們忽視了安全防護。

來自上海的代表於雨波認為:「最近屢屢發生這個問題呢,我覺得有它一定的必然性。這說明我們過去對安全防範的投資重視不夠,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地方可能是投資了,但是這個錢沒有完全用上,挪用了。這幾年來,安全防範方面的投資差額500多億。中央這次也下了很大決心了,準備繼續拿出200多億。」

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造成了能源緊缺,導致煤炭的需求量猛增。中國三分之二的能源供給依賴於煤炭。礦山的壓力和負擔與日俱增。隨著開采量的提高,發生事故的機會也在增加。

中國新任國家安監局局長李一中說,中國2004年的煤炭產量是19.56億噸,但有安全保障能力的生產只有12億噸。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一的煤炭生產實際上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進行的。在中國的各種礦型中,下井者多是來自農村的勞動者。由於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冒險下井。無論工作多麼危險,薪水多麼低,礦山工人們都不敢張口說個不字,因為礦主手裡握著一張長長的謀職者名單。

目前中國大約有3億剩餘勞動力。數字顯示,中國煤礦死亡率為每百萬噸煤4.17人,其中鄉鎮煤礦的情況最為嚴重,每百萬噸死亡率為9.62人。中國出產世界煤炭總量的35%,但是礦難死亡卻佔全球的80%以上。

來自四川的一名代表認為:「主要是,我覺得法律和法規的監督還是不夠的。作為人大代表,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應該長期關注的問題。」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錢平凡表示,安全生產的核心應當是法制的到位。儘管中國目前的安全監管法規不可謂不全,有74個之多,但近幾年的礦難表明,那些法律法規幾近一紙空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