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港大估全港6成市民染疫 港府會鬆綁清零?

2022年3月21日

港府沒有承認「與病毒共存」,但從最新鬆綁政策可見,香港實際上與「共存」越來越近,林鄭月娥更表明香港和內地不同,難做全民強制檢測。港大研究指,香港真正確診人數已超過四百萬人,相信已出現群體免疫。

https://p.dw.com/p/48mIZ
Hong Kong | Carie Lam hält eine Pressekonferenz zum Covid-19 Ausbruch
在過去一個多月以外,港府就是否封城實施全民強制檢測的立場多次搖擺,特首林鄭月娥公佈最新政策時明言現時不適宜進行有關計劃,強調香港與內地不同。圖片來源: Robert Ng/ZUMAPRESS.com/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第五波疫情自2月大爆發以來,每日逾萬人染疫,但近日確診數字已連續三天少於二萬、漸趨平穩,專家也指香港已經出現群體免疫。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一(3月21日)在抗疫記者會上宣佈最新鬆綁政策,包括取消禁飛令丶縮短旅客的飯店檢疫期丶學校復課,並表明暫緩全民檢測。

林鄭月娥宣佈4月1日起,取消對英國丶美國丶加拿大丶澳洲丶印度等9個國家的禁飛令,也不再按風險將全球國家劃分為A丶B丶C類。第一階段將先開放給海外香港居民回港,但其必須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丶在上機前48小時完成核酸檢測呈陰性結果,並已訂7天的隔離飯店,回港後每天進行快篩,若在第5天的核酸檢測,以及在第6丶7天的快篩呈陰性,可以提早離開飯店,不用關到第14天。

她強調,此舉是理順入境要求丶讓海外港人有序返港,因為禁飛令已經不合時宜,該9個國家的疫情不比香港差,而大部分由當地回港的人士並無病徵,若繼續航班「熔斷機制」,將為滯留外國的港人帶來極大困擾和焦慮。

三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大部份社交距離措施則將按原定計劃,延至4月20日。4月21日起分三階段丶以3個月時間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首階段禁聚人數將放寬至4人,晚市可恢復堂食至晚上10時,重開健身中心丶美容院丶宗教場所丶表演場地和圖書館等;第二階段基本上所有表列處所重開放,包括泳池泳灘丶夜店丶卡拉OK等,餐廳及酒吧放寬至8人一桌,可營業至晚上12時,市民戶外運動不用戴口罩;第三階段社交距離全面放寬,餐廳沒有顧客人數及營業時間限制,只保留口罩令和疫苗通行證。

在學校方面,幼稚園丶小學和國際學校,將於4月19日丶即復活節假後恢復面授課堂,中學將會於文憑試(DSE)開考後才復課,而文憑試會繼續以4月22日開考為目標。

Hong Kong COVID-19
香港真正確診人數料達350萬人,自己在家裡做病毒快速測試已經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圖為香港市民購買快速測試劑。圖片來源: Vincent Yu/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施壓做全民檢測的人要反思」

此前一直有傳聞指港府會在3月26日「封城」丶實施全民強制檢測,但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宣佈暫緩有關計劃,指參考了中港兩地專家意見後,認為全民檢測應在初期或尾段進行,現時不適宜將有限資源投放在核酸檢測上。

她批評有不少人丶包括立法會議員指政府「有心就做到,可以一星期做三次」的言論,強調政府經過緊密評估及沙盤推演,發覺並不容易做,若總受檢人數為全港720萬人,檢測站就需要設立500個,每日運作14小時,需要人手每天多達8萬人,包括每日內地抵港支援人士要9000人,要花費龐大資源。

她指香港社區組織及動員能力相比內地弱很多,無法做到內地「不落一戶」的徹底程度,加上香港是崇尚自由丶自我為中心的社會,全民覆蓋是很大挑戰。她重申要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影響,「如果動用很大代價,只實現不是很大的防控效果,整個社會,不只特區政府,很多到今天早上仍然給政府壓力丶叫政府做全民強檢的人士,都要反思。」

被問及暫緩全民檢測是否代表政府選擇「與病毒共存」時,林鄭月娥表示不認同,說香港有一段時間不斷就抗疫摸式爭拗,強調今日的公佈屬於階段性評估及總結。

香港已群體免疫?

林鄭月娥形容,香港過去四周「經歷了驚濤駭浪的疫情發展」,累計確診數字由5.3萬宗增至超過100萬宗,死亡人數由145人增至超過5000人,但多個指標顯示疫情急升趨勢已經明顯受到遏制,病毒繁殖率降至0.5以下,專家也認為高峰期或許已經過去,正呈下降趨勢。

3月22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公佈最新疫情數據推算,估計目前已有6成市民,約440萬人染疫,絕大部份人正在康復或已康復,高峰期已過,推算至4月21日港府實施第一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時,每天確診人數將會回落至3位數。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預告第六波疫情一定會來,香港現時需考慮抗疫方向,是繼續「清零」抑或「走向風土病」。他強調在科學上兩者是同一條路,只是「早與遲」之分,差不多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同意這個病毒會長久留在人類世界,「清零」是中轉站,「走向風土病」是終極站,他認為最安全是準備「走向風土病」,亦是必經之路

此前,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公開表示,現時一半市民已染疫,加上疫苗接種率大幅提高,相信已達到群體免疫,若確診數字進一步回落,有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近日以數學模型分析本港疫情發展,估計全港會有450萬至500萬人受感染,7000至9000名患者死亡;單日確診數字要到5月底至6月初才會回落到約1000例的水準,到6月底至7月初下降至約100例。

China I Coronavirus in Hongkong
林鄭月娥引述中港專家指出,在疫情高峰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成本遠遠大於效益,浪費人力物力圖片來源: Vincent Yu/AP/picture alliance

目標4月底前兩劑接種率達九成

第五波疫情至今導致5435人病亡,當中88%人沒有接種兩劑疫苗;已接種至少兩劑疫苗患者的死亡率為0.09%,接種一劑的死亡率為0.7%,完全沒有接種則為2.58%,顯示疫苗有助降低死亡率。

目前,香港第一劑疫苗接種率有91%,第二劑82%,第三劑也有248萬人已接種。港府已調整最新接種率目標,爭取於4月底前,普遍12歲以上市民第二劑接種率達到九成;3-12歲兒童及青少年丶院舍長者,以及70歲或以上長者第一劑接種量同期達九成。港府同時提前擴展疫苗通行證,要求市民於5月底前接種第三劑疫苗,否則不能進入指定處所。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