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衝突

烏克蘭戰火連天 中國悶聲大發財?

ARD
2023年7月22日

俄羅斯中止了多邊協議,不再承諾烏克蘭糧食出口船隻的安全,本就高企的國際糧價很有可能進一步上漲。根據德廣聯的一項獨家調查,早在戰爭開始前數月,俄羅斯就開始試圖操縱國際糧價,而中國也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並不光彩的角色。

https://p.dw.com/p/4U8lM
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重要的小麥出口國
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重要的小麥出口國 圖片來源: Ukrinform/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烏克蘭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俄烏戰爭的爆發也因此引發了全球性的糧價上漲。不少依賴進口糧食的欠發達國家更是遭遇了。

德廣聯的一項獨家調查指出,早在戰爭開始前數月,俄羅斯以及中國就開始限制化肥出口:2021年9月,作為全球最大磷肥生產國與出口國的中國宣佈對這一重要產品實施大範圍的出口管控,北京當局給出的理由是能源供應緊張,需要對高耗能的化肥產業進行調控並穩定國內的物價;同年11月,俄羅斯也跟進限制氮肥出口量。到了2022年2月2日,即戰爭開始前三星期,俄羅斯更是宣佈停止氮肥出口兩個月。

烏克蘭糧食出口「難上加難」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氮肥出口方,俄羅斯的出口管制措施導致開戰前全球化肥出口量就下跌了20%。德國波昂大學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科恩赫爾(Lukas Kornher)指出,中俄兩國的化肥出口限制措施對依賴進口物資的非洲國家造成了尤其大的衝擊,面對高企的化肥價格,當地農民只能減少施肥,直接影響農田收成,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國家的糧食短缺。

在2021年秋天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國際化肥價格基本與天然氣價格同步緩慢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化肥生產是高耗能產業。但是到了2021年10月中國的大範圍化肥出口管控開始實施之後,國際化肥價格開始暴漲,同期的天然氣價格卻出現了小幅下降。

化肥價格暴漲,給非洲農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化肥價格暴漲,給非洲農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圖片來源: Maxwell Suuk/DW

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後,全球的天然氣、化肥、糧食價格都全面暴漲。一直到了2022年夏末,價格才開始小幅回落。

俄中友誼無上限 出口糧食有上限

如果說,化肥出口管控措施與地緣政治局勢之間的關聯尚有不少"巧合"成分,那麼俄羅斯以及中國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一系列操作,就很難再用"巧合"來解釋。德廣聯在調查中發現,產糧大國俄羅斯在戰爭開始前直接限制糧食出口:2021年12月,克里姆林宮宣佈從2022年2月15日起將當年上半年的小麥出口量限制在800萬噸。更為巧合的是,一星期後的2月23日,也就是俄烏戰爭開打前一天,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正式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而這項協議則是2月初普丁總統訪華、與習近平宣佈"俄中友誼無上限"時達成的。

歐洲議會對華關係小組組長、德國綠黨籍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又譯比蒂克菲爾)認為這一切絕非巧合。他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說:"如果仔細觀察中國的行為,那麼除了認為中國企圖從俄烏戰爭中獲益,不可能有其他的解讀。"

糧食危機:能否指望中國提供解決方案?

中國為危機時刻囤積糧食

俄羅斯2022年究竟向中國出口了多少糧食,並沒有一致的可靠數據。中國媒體報導稱,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總額2022年增長了40%,達到了70億美元的規模。俄羅斯農業部下屬的聯邦農產品出口發展中心則稱,俄羅斯穀物對華出口額2022年增幅為78%,但並沒有透露總量規模。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對國際糧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大規模增加糧食儲備,但並不透露具體的數字。外部分析人士估算,全球的儲備糧食中,超過一半都在中國。

德國經濟學家科恩赫爾指出,中國大幅增加糧食儲備的目的是確保本國的糧食供應安全,讓本國民眾持續享有低廉的食品價格。他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還說,北京此舉同樣也是為危機做準備。

根據美國方面披露的數據,即便在2022年全球糧價暴漲的時期,中國依然在全球市場收購糧食擴大儲備:2022年全年,中國進口小麥1200萬噸,比前一年增加了200萬噸。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糧食出口量還在增長。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數據顯示,2022年,俄羅斯小麥出口量增加了1050萬噸,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量則下降了530萬噸。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