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無意義的死去:二戰末期的德國炮灰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21日

1942年11月:幾個戰場上出現了戰爭的轉機:在北非、地中海、尤其是在俄國的廣袤原野。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俄國戰爭轉折點的標誌。儘管盟軍已於1944年6月在諾曼底登陸,希特勒和其將領們依舊喪心病狂,置起碼的軍事理性於不顧,繼續著戰爭,迫使歐洲戰場上和德國國內的千百萬民眾不得不繼續飽受戰爭之苦。

https://p.dw.com/p/69J5
兵臨柏林城下時的年輕炮灰圖片來源: dpa

1944年秋,德意志帝國在軍事上已被徹底擊敗。但希特勒卻在拚死掙扎,最後一次大量徵兵,將他們派往前線。而這些被送往前線的都是些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孩子。東普魯士大行政區長官埃裡希-科赫宣讀了希特勒對公眾的號召書:「在大德意志帝國的各大行政區,需將所有16至60歲的有作戰能力的男子組成民眾突擊隊,使用一切手段和武器,保衛祖國的土地。」

看似符合上述條件的50萬人中一半是兒童,一半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他們裝備簡陋,大多身穿平民服裝。為戰爭充當炮灰!盟軍的長驅直入勢如破竹。1944年9月,盟軍兵臨國境,10月,蘇聯紅軍突破了德國的疆域防線。1945年1月,蘇軍開始了全面大反攻,只用了3個星期就攻佔了德軍佔領下的波蘭和德國東部的大部分土地。

厚顏無恥

面對強大的對手,希特勒除了厚顏無恥的口號之外別無他計可施。1945年1月底,希特勒最後一次發表演說:「我期望各城市的居民們為這場戰爭打造武器,我希望農民們以最大的努力勒緊褲腰帶,將節省下來的麵包送給參戰的士兵和工人。我希望所有的婦女和姑娘們以一如既往的飽滿激情支持這場戰爭。在此,我懷著特殊的信任向德國的青年人發出號召。」

果然,許多年輕人響應希特勒的號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為希特勒早已失敗的事業作賭注。3月初,西方盟軍渡過萊茵河,向東挺進,直逼德國心臟。英國人和加拿大人幾乎佔領了德國的整個北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也已被美國和法國軍隊佔領。但納粹政權依舊要求其士兵和平民戰鬥到最後一刻。1945年4月初,希特勒的私人秘書馬丁-鮑爾曼說:「現在只有一個口號,那就是:不是勝利,就是戰死沙場。德意志萬歲,阿道夫-希特勒萬歲!」

讓德國滅亡吧

希特勒決定:假如他失敗的話,那麼德國和德國人,不論男女老幼都應同他一道走向滅亡。戰爭開始時的統計數字顯示,一名國防軍新兵的倖存期限為4年,而到了1945年春,則只有4個星期。納粹宣傳中所說的「最後戰爭」,單從1944年12月到1945年5月來算,就奪走了150萬國防軍士兵的生命-姑且不論盟軍方面的損失。戰爭多打一天,就多一天暴力、破壞和死亡。

4月份的德國電台以難以掩飾局勢的無可挽回,它報導說:「我們已開始反擊,民眾突擊隊的男人、60歲的老人和15歲半的男孩兒並肩作戰,其中不乏戰爭中的重傷士兵,許多人甚至單臂作戰。」不足一個月之後,戰爭在歐洲結束了。

(比爾吉特-戈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