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 正眼看股市,另眼看抗日

張平(摘編) 2015年7月12日

中國暴力救股市如何影響港台與全球市場?兩岸高調紀念抗日勝利70周年的背後還有另外的聲音。

https://p.dw.com/p/1FxRq
Symbolbild Börse China
圖片來源: Getty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中國大股災,台灣怎麼辦》,作者胡采蘋討論中國股災對台灣的警示,第一是中國的政治制度不透明,民眾對中國經濟其實沒有信心的,他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重重黑幕。他認為,長期來說,中國經濟降到中度成長,十年內將從過去的8%成長率降為5%。在此過程中,還會有更多類似這次股市暴跌的危機需要處理,經濟降速可能加快。

胡采蘋認為,台灣是全球市場中與中國經濟依存度最高的國家,台資、台商如果受到破產衝擊、台籍白領遭到解僱,可能的選擇是退回老家,那麼台灣社會很可能要準備接收大批失業潮。台灣長期倚賴中國發展、怠惰於全球化擴張的畸形依賴症也應該得到糾正。

中國股市也是政治機構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為何中國政府救市可以不顧經濟規則》,作者作者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B. STEWART)認為,雖然讓中國市場自由化,把它們開放給更多的外國投資是近期的熱門話題,但中國市場依然既是金融機構,也是政治機構。股票可以提供高回報的話題是獲得了中國政府首肯的,這幫助股市總市值在今年年初短短四個月內翻了一番。

文章認為,中國現在面臨著自己的泡沫的影響。伴隨著高估值而來的是瘋狂的散戶投資、借錢大量買入和人們辭職炒股。所有這些都是典型泡沫的跡象。如果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善,中國股市就會像其他所有股市一樣,最終跌到一定水準,以反映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預期。

暴力救市將會禍及香港

時評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暴力救市在港中融合下禍延香港》,認為在暴力救市之下,由於中港股市互聯互通,既然大陸A股半數以停牌為手段逃避沽壓,於是港股就成為大陸券商的提款機,拖累港股也跟著暴瀉。希臘債務危機固然使全球股市下跌,但港股卻多了一個被中國暴力救市禍延的因素。

李怡認為,這次的股災,中共也認為是政權保衛戰,不懂用經濟手段,而是迷信暴力。香港經濟命脈只剩股市和樓市,股市遭暴力淪陷,梁振英要加強深港合作,香港的金融中心,眼看要在港股A股化的趨勢下,不可避免要受制於中共的暴力政治了。

Chinesisch-japanischer Krieg - Panzer der chinesischen Arme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ildarchiv

台灣人戀日與香港人戀英

時評作家蘇賡哲在溫哥華《星島日報》發表文章認為,一直以來,還有另一種二戰史觀被壓抑著,近一二十年才隨著政局變化逐漸明朗化。這就是不少台灣人的史觀,他們認為台灣人民在日治時期是日籍台灣人。"這種台灣人既然有如此身份認同,自然會站在日本人角度看二戰,即站在中國敵對方看二戰,這樣一來就不是抗日戰爭,也就沒有抗戰勝利的七十周年紀念,而是戰敗七十周年,或終戰七十周年了"。

文章說,(部分)香港本土派對英國殖民者的依戀,尤過於台灣人之戀日。最近,更出版了《論歸英:回到英治時代》,宗旨是先尋求英治再獨立,如果未能如願,就先獨立再要求加入大英國協。作者認為這些台灣人和香港人,不只是"被殖民者洗了腦"。早年梁啟超和陳儀都曾考察日治台灣,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光復台灣"與轉型正義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認為,"在台灣的歷史上,根本沒有'抗戰勝利'這回事,倒是有二二八屠殺、白色恐怖、戒嚴統治、不義黨產等歷史遺留問題,至今未獲轉型正義,而這些人民關心的議題卻是黨國的避諱,甚至想利用黑箱課綱微調顛倒黑白"。

社論說,"抗戰勝利"實為"盟軍勝利",盟軍戰勝了國共都無法趕出中國的日本。"光復台灣"實為盟軍集體行動的"受降託管"。"歷史論述的轉型正義,是解構黨國的必要之舉。更重要的是,經過二十多年的民主實踐,台灣人民早已擺脫歷史的悲情與糾纏,以現代文明價值來體現自己的主體。當黨國仍眷戀'為民做主'的殘夢,愈來愈多台灣人民發現自己其實是'有歷史的人',紛紛揚棄為黨國張本的歷史論述"。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