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兩岸都將迎來大變化?

摘編:張平2016年1月10日

有評論認為,台灣大選將造就兩岸政治史上的歷史劇變,而中國大陸的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

https://p.dw.com/p/1Haxc
Taiwan Wahlen 2015 TV-Debatt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Ch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政治評論人張鐵志在香港《明報》發表文章《台灣政治的歷史性劇變》,認為本次台灣大選毫無懸念,但對台灣政治意義深遠的選舉,因為這次選舉反映出台灣政治地境史無前例的改變,即綠大於藍。

張鐵志指出,這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青年政治態度的改變,加上所謂的「中國因素」讓多數民眾從信任到質疑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態度,這兩個因素一方面成為太陽花運動的背景因素,另一方面太陽花運動本身又改變更多年輕人的態度——支持台灣獨立。最後,面對這場新世代戰爭,國民黨自己站到了青年的對立面,因此一路大敗。在馬習會後,不同民調都指出,雖然全體選民抽樣是肯定馬習會者較多,但在年輕人中,對馬習會持負面意見的比正面的更多。

台灣大選中的外交恐嚇牌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幫中國出主意對付台灣》,認為儘管中南海應已領略對台灣大選公開表態「無聲勝有聲」、「閉嘴是最佳策略」,台灣卻有人已按捺不住,針對台灣選後政治變局,特別是民進黨贏得總統及國會的新形勢,幫中國出主意對付台灣之計,讓台灣經濟必將嚴重衰退、失業大增、資金外逃、陷入通貨緊縮。

社論認為,不僅台灣經濟並未如此脆弱,中國經濟制裁必自傷,且違反國際規範,中國當局也可能在大選之後,接受台灣民意的明顯表達。因此,大選向親中無能者說不,正是讓中國領受台灣強烈民意的有力機會。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政治學者蔡明彥文章《損人不利己的外交恐嚇牌》,認為台灣各政黨在選舉期間,應該做的是抱持積極態度,針對如何維護國家主權、因應北京外交打壓,提出可行的政策作為,爭取選民支持,而不是在北京還沒表態之前,急忙「斷言」選後中國將對新政府展開外交報復,製造社會不安氣氛。如此只會讓民眾留下該政黨試圖挾借外力、影響選民自由投票意志的負面印象。

什麼人如此霸道橫行?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區家麟文章《李波背後,非一般的綁匪》,指出此綁架案受害者面對的,是一群非一般綁匪。這群綁匪的行為,全球關注了,中國官方,堅決不吭一聲,不澄清。「綁匪們知道,現在說什麼都難以服眾,任何單位,都不能承認(因為自打嘴巴毀一國兩制),也不能否認(因為事實已很清楚),唯有李波自己說的話,才能繼續瞞騙某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區家麟指出,「書店另外四友,失蹤已近兩個月,當天無聲無息沒多少人關心,不見得綁匪就此停手;搞大件事又是否幫倒忙?也未必,綁匪的心情,很難觸摸,你懂的」。「然而,我們更關心,是香港的一國兩制與司法管轄權,我們關心什麼人如此霸道橫行、目無法紀;我們關心,香港警察為何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做真正硬漢子;我們關心,何方綁匪能令人被失蹤被寫信被嫖妓被報平安;我們關心,香港權貴們的歪理,每天荒謬無極限;我們關心,珍貴的出版自由,還剩多少余溫」。

Protest Demonstranten Hongkong
數千人周日聚集在香港街頭要求北京當局交待書店失蹤人員下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Favre

中國經濟持迎來最大風險?

香港《端傳媒》發表經濟研究者吳向宏文章《2016年中國經濟:最困難時候,或超出多數人想像》指出,2016年剛開始,A股就連續熔斷,人民幣也連續以較大幅度貶值。然而,官方的正面宣傳機制,和民間的自我麻痺機制,都還起作用,還在繼續散播安慰人心的消息。這是典型的危機前麻木症。

吳向宏說,若干錯誤的訊號會驅使資本背離經濟周期,逆勢加槓桿而不是去槓桿,從而放大整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這會使得經濟的軟著陸——從兩位數快速增長慢慢下降到3%-5%的緩慢可持續成長——變得更加困難,而硬著陸——突然之間逆轉為零增長甚至進入持續衰退——的風險更大。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