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六四三十年證實香港恐懼

2019年6月2日

有評論認為,六四的發生,令香港人很快推論出中國政府不會保障香港人已有的權利和自由這個事實;如今,中國政府已證明,他們關注的只有怎樣牢牢控制香港,並盡量從中取利。

https://p.dw.com/p/3Jd5r
Hongkong Gedenken 29. Jahrestag Tiananmen-Massaker in Peking
香港民眾每年都會集會紀念「六四」血案,圖為2018年六月四日維多利亞公園的紀念活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今天徹底印證30年前香港對六四的恐懼》,作者鄭立認為,香港人對北京政府的憂慮,並不在於質疑中國政府的能力,而是質疑中國政府的信用。到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這個恐懼到達了頂點。

作者說,六四的發生,令香港人很快推論出中國政府不會保障香港人已有的權利和自由這事實,而英國政府將會離去,九七年之後,將沒有一個力量願意保障香港人的自由與權利。這才催生了香港新世代的民主運動。


文章說,中國政府已被證明,他們無心保護香港的自由,文化,產業與制度,他們關注的只有怎樣牢牢控制香港,並盡量從中取利;而香港政府,關注的也只是執行中國政府給的任務;香港的政客,熱衷的也只是在制度裡玩贏取公職名利的游戲;至於民主化,則完全沒有跡像。

Hongkong Eröffnung Museum zum Gedenken an Tiananmen-Massaker
今年四月,位於香港的「六四」紀念館重新開放,圖為一名女觀眾在觀看展覽。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德國為香港反對派人士提供政治庇護並非無理


德國提供2位參與"魚蛋事件"的香港本土派領袖政治庇護。此外,針對《逃犯條例》修法,歐盟駐港澳辦事處正式向港府提出外交照會。台灣《新新聞》發表文章《當香港人也需要德國的政治庇護》,作者張秀賢說,雖然香港的法治指數仍然在世界前列,但近年已經逐漸淪落,司法審訊的情況未有大改變,但更大問題出自檢控和起訴部分。在世界各地,檢控理應是獨立運作,不受政治干預,可是在香港的制度當中,刑事檢控部門屬律政署旗下,律政署直屬上司是律政司,而律政司司長是由行政長官提名,再交由中國國務院任命的政治委任官員。


文章說,一場沒有死亡,只有受傷的警民衝突,卻以"暴動罪"起訴參與者,每名罪成人士都要面對以數年計的監禁刑期,外國政府自然認為不可思議。就此角度來看,德國政府批准政治庇護申請並非無理。中國外交部在兩人獲政治庇護消息曝光前,已經向德國當局表達關注。這樣的強力關注和不滿,其實更佐證了兩人遭到政治報復的機會極高,他們向德國當局申請政治庇護的理據也不證自明。


川普的貿易戰策略幫助了習近平?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川普为中國送上一手貿易戰好牌》,作者陸克文認為,在習近平因經濟放緩在國內承受壓力之際,川普给了習近平一張非常有效的民族主義牌。中國媒體現在充斥著關於中國經濟應變能力的描述,對民族主義的訴求,甚至喚起朝鮮戰爭的精神,根據中國的官方敘述,中國當時得以迫使條件優越得多的美軍做出了讓步。


作者說,川普的首要目標若是為了在美國選民中間聽起來強硬,那他很可能已獲得制勝之道。但若是為了給中國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態勢帶來實質性改變,促成中國貿易政策的改變,解決強迫性技術轉讓丶竊取智慧財產權丶行业補貼丶貨幣操縱以及其他一系列非關稅壁壘問題,那就不大確定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摘編: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