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犯罪小說的靈感打哪裡來?

Heike Mund
2019年10月20日

犯罪、偵探小說一直是圖書暢銷排行榜上的長勝軍。不過,這些故事的靈感究竟從何而來?聽聽犯罪小說作者們怎麼說。

https://p.dw.com/p/3RUo8
Krimis Kriminalromane
犯罪、偵探小說的故事靈感究竟從何而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Steinber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各地書店剛擺出一摞摞今秋新出版的文學作品。在自本周三(10月16日)開始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上,再次展出國際圖書市場上的最新出版物。全球各地的出版社爭相通過各種精心設計的宣傳活動、媒體發布會和獨家作者座談會吸引參觀者。

但有一個文學類型的作品卻不需要如此繁冗的宣傳,因為數十年來其銷售數字不斷增長,在世界各國都擁有忠實讀者,而且以女性居多,它就是犯罪小說。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犯罪小說上市,鋪滿了好幾個桌面。各國都有自己的犯罪小說傳統。此外,犯罪小說流派以及小說中的犯罪現場更是不斷推陳出新。究竟犯罪小說作者是如何想到小說題材呢?他們從何得到靈感?如何塑造出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們在犯罪小說節"Crime Cologne"(犯罪科隆)上試圖尋找答案。

最重要的是蒐集素材

曾在《法蘭克福評論報》擔任法庭記者多年的犯罪小說專家穆勒-慕尼希(Ingrid Müller-Münch)指出:"好的犯罪小說作者經常來自媒體圈。"經常為犯罪小說撰寫評論的穆勒-慕尼希對德國之聲表示:"也有警察在寫小說。有政府官員或外交官突然成為犯罪文學作者。甚至有歐盟專員也投入犯罪文學領域。不過在這個文學類型中,為數最多的是媒體從業人員,因為他們更容易展開調查研究。"

"到新聞編輯室工作前我去慢跑。穿過黑暗的格爾利茨公園,從幾名男妓、毒販、來自岡比亞和幾內亞比紹的年輕人面前跑過,沿著礫石路跑向施普雷河岸……"(摘自《柏林求生》,2019)

Richter ohne Robe: Johannes Groschupf
格羅舒普夫經常將最惡劣的評論蒐集起來,整理後發表在他的小說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Stache

驚險小說《柏林求生》(暫譯,Berlin Prepper)》是記者約翰尼斯‧格羅舒普夫(Johannes Groschupf)的第一本犯罪小說。迄今他撰寫過許多青年讀物並在報紙上發表報導。格羅舒普夫同時也在一家大型柏林報社擔任晚間線上編輯,負責編輯和管理每日的網路讀者評論。

"我們是審查婊、宣傳工作的奴僕、一群垃圾。這句行話不時重擊我的胃部。"(摘自《柏林求生》)

格羅舒普夫在工作時經常看到許多言語污穢的仇恨評論。 "這些暴力幻想會糾纏著你的思緒。" 他對德國之聲表示:"早期這些言論大概會在聚會上私下議論,如今則公開發表在網路上。"

源源不絕的仇恨評論

格羅舒普夫將最惡劣的評論蒐集起來,整理後發表在他的小說中。他的作品以生存主義為背景,講述了殺人未遂的犯罪故事。小說名字中的"Prepper"指的是為危機情況做準備,儲存糧食和武器的一群人。

Berlin Prepper Buchcover Johannes Groschupf
驚險小說《柏林求生》(Berlin Prepper)圖片來源: Suhrkamp

格羅舒普夫說,這群人在網上自稱"藍波"、"復仇天使" 或"憂心的公民"。他們毫無顧忌地散播仇外心理以及關於西方陷落的種族主義論調。"我不是針對個人,而是網路上廣為散播的暴力氛圍,以及我們如今所感受到的此類犯罪行為發展的根源。"

不久前哈勒的猶太教堂外的恐怖襲擊事件,顯示出此類犯罪小說與現實有多麼貼近。"我也想從媒體的角度切入。" 格羅舒普夫如是說。"我想調查這些人的心理,他們的心態是什麼?他們的仇恨的根源為何?"

日常生活的陰影

正在德國進行閱讀之旅的以色列作家德洛爾‧米夏尼(Dror Mishani),其創作靈感則來自故鄉特拉維夫。米夏尼以罕見的犯罪者視角講述故事。小說中的社會背景是:在一個國家中瘋狂狀態已是常態,隨時受到恐怖攻擊和炸彈襲擊的威脅。

軍方和警察的存在已經是城市的固定景象。"我寫的書都是關於我們日常生活的脆弱面。"米夏尼的小說正沖上暢銷排行榜。他表示:"我們專心過生活,不去想生活可能在剎那之間改變。這也是好事,因為沒有其它生存的辦法。這也是文學可以展示的一課: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所愛的所有人,都能在一瞬間發生改變。"

米夏尼生活在以色列,目前在特拉維夫大學擔任教授,教課的內容也包括犯罪文學。各種潛在威脅是以色列日常生活中的現實,所有人隨時隨地都被這樣的陰影籠罩。一顆炸彈在校車中被引爆;埋伏在暗處的狙擊手射殺了一名路人;檢查哨的一場車禍激起槍戰。這些事件每天都在改寫以色列人的生命,而且已經不再受到媒體報導。

Photoshooting mit Dror Mishani in Köln
米夏尼(圖)目前在特拉維夫大學擔任教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eisler-Fotopress

非典型犯罪小說

米夏尼仔細觀察了生活周遭。他著眼於人與人相遇時碰撞出的火花。他表示:"我不是典型的犯罪小說作者。我感興趣的是人,不只是街上的行人,還有犯罪者以及他們生活周圍的人物。"

他的小說人物完全是杜撰。"我將各種不同的特質綜合在一起,沒有真實的人物原型。"他在科隆猶太教堂接受訪問時如是說。"組合每一個人物就像拼一幅千片拼圖。"他笑著說:"其中的一塊拼圖一定是我。包括女性角色也是如此。"

符合全球胃口的犯罪小說?

看福爾摩斯小說長大的米夏尼表示:"犯罪小說通常是地域性故事。"以色列並不像英國或德國擁有犯罪文學的長遠歷史。"如果你看賀寧‧曼凱爾(Henning Mankell )的犯罪小說以及他的警探維蘭德系列,故事場景是一般人從未去過的瑞典南部小城市於斯塔德。但這部小說還是受到普世歡迎,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上演,這些犯罪也可能發生在自家的後院。"

犯罪小說專家穆勒-慕尼希則認為,新犯罪小說在探討政治現況題材時仍有極限。畢竟此類書籍是娛樂文學。"犯罪小說中有精彩刺激的故事,非常貼近現今議題。但正如我經常說的:如果我一整天都在報紙上看到難民危機或英國脫歐議題,我不確定晚上回到家後是否還想在犯罪小說裡看到一樣的題材。所以犯罪小說需要有想像力更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