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玩電影,想法與才華一樣重要

瀟陽2005年2月24日

柏林電影節歷來對中國電影情有獨鐘,這使得中國電影人對柏林也期望甚高。因此不乏為金熊銀熊量身定做的片子,劉冰鑑導演的「春花開」似乎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遺憾的是,「春花開」只作為觀摩片參加了全景單元,而且反響平平。

https://p.dw.com/p/6IEY
劉曉慶期待春花再開


「春花開」是大陸第六代導演的一員劉冰鑑的一部「地上」電影,赴柏林參展前被有的媒體稱為是「劉曉慶息影15年復出後的第一部藝術和商業完美結合的電影」。儘管筆者對劉冰鑑電影節上的低調和誠懇十分欣賞,但是仍不得不說,藝術和商業的的完美結合是一廂情願的事情,「春花開」透露出的這種一廂情願就很明顯。

「中國第六代導演」已經是一個失去內容的說法,因為這個電影人群體無論從年齡到藝術趣味已經五花八門。如果說他們有什麼共同的命運,那就是要突圍第五代導演的壓力,擺脫「地下」的命運以及「出口轉內銷」的尷尬。劉冰鑑在柏林電影節上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就說,「第六代導演」只是影評界的一種代際分法,本來指的是包括他本人在內的那批85年進電影學院,89年畢業的那一屆電影人;而對他本人,這一稱呼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現在的導演群中更準確地說是有一個新生代,他們的電影風格是多元化的。

由於成本、發行市場和審查制度等原因,第六代或者是新生代導演在電影界安身立命的機會大都是要通過國外獲獎來爭取。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這批導演的電影大都打上了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視覺與敘事風格的烙印,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將自己的電影稱為「文藝片」。「春花開」使用了劉曉慶,就或多或少失去了文藝片的「貞潔」,其商業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儘管劉冰鑑否認對劉曉慶有什麼其它藝術之外的「非分之想」。劉曉慶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至少不比她15年前的水準更差,但是她顯然不適合演「文藝片」。

「春花開」的故事本來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商業片故事,如果老老實實地商業一回,加上劉曉慶的「落難明星」效應,它會是一部讓人能產生票房期待的電影。劉冰鑑在國內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說,這部電影和他以前的電影不同,不是獨立製片,是通過了審查的「地上」片,因此他心裡的一桿秤就是不能「政治化」,不能「色情化」。這桿秤一方面使得「春花開」拍得過於拘謹。

「春花開」中試圖傳達的那種「魔幻現實主義」的詭異氣氛是唯一能讓人看出這是一部有文藝片追求的東西。可惜的是,這部影片的「魔幻」和「現實主義」被生硬地捆綁在一起,結果是「魔幻」和「現實主義」都很難受,觀眾也很難受。

影片的最大失敗是它的攝影和剪輯。我猜測也許是為了柏林電影節,劉冰鑑特意請了一位德國攝影師。劉冰鑑解釋說:「我希望我的電影在敘事的角度上有一個國外的攝影師來參與創作。」影片的畫面缺少靈氣,缺少匠心,缺少觀察,缺少選擇,從而缺乏表現力。鏡頭間的安排簡直就是心不在焉的羅列,該直接了當的地方羅嗦,該細致的地方馬虎,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導演和攝影師在各幹各的,而剪輯師也是個懶漢,那一大堆膠片簡單地按照場記編號串在了一起。

「春花開」是一部十分有想法的電影,遺憾的是它缺少的是將這些想法表達出來的才華。電影是一個時間的藝術,你必須在有限的電影時間內展示你的才華,而之前的設想和之後的解釋都是與觀眾無關的。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