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甜蜜的陷阱:糖會殺死腸道有益菌群

Julia Vergin
2022年10月2日

我們所吃的東西會影響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群以及我們的健康。一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糖會殺死若干能防止肥胖和疾病的腸道細菌。那麼,再也不能吃巧克力了?

https://p.dw.com/p/4HRnv
加工食品中常常含有大量糖分,食用時很容易超過本該攝入的糖分上限
加工食品中常常含有大量糖分,食用時很容易超過本該攝入的糖分上限圖片來源: Eibner-Presse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巧克力、餅乾、蛋糕,美味,但不健康。攝入糖分太多,對我們的健康不利——此為不受歡迎的現實,早非秘密。同樣確鑿的是,食物在通過我們的消化器官時留下痕跡,並對我們腸道中游蕩的微生物產生影響。  

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證明了糖對小鼠腸道微生物群,以及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好細菌、壞細菌   

細菌生活在腸道中,負責增加某些免疫細胞,即所謂的T輔助細胞,更準確地說是Th17細胞。在小鼠實驗中,科學家們觀察到,這些免疫細胞調節小鼠腸道中的脂肪吸收。   

研究人員還發現,富含糖份的飲食促進某些細菌的滋生,反過來又殺死促進免疫的微生物群。結果,更多的脂肪通過腸道粘膜進入小鼠體內,小鼠們不僅變得超重,而且生病。  

德國呂貝克大學( Universität Lübeck )營養醫學研究所所長西納(Christian Sina)說:「糖如何影響人類腸道,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已有許多小鼠研究,但關於人類腸道的數據相當少。儘管如此,有一點是明確的:攝入過多糖份肯定不健康。」 

糖:是否有毒看劑量 

誰若在經不住誘惑時將甜食架打掃一空,躺在沙發上,拿巧克力和檸檬水度過一天,並不會立刻生病。  

因此,西納大夫並不想將糖完全妖魔化。這位營養學家說:在咖啡中加一茶勺糖不是問題。不過,只有很少人會適可而止。  

衞生組織建議將糖的消費量減少到每天25克左右。這仍將是六茶勺的量。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2017年至2018年間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人日均消費糖相當於17 茶勺容量。 

加工食品中含大量糖分   

這裡,有問題的不僅是蛋糕、餅乾和巧克力棒這些以高糖含量著稱的食品。俗稱的「隱性糖」,如在加工食品中所含的,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增加糖茶勺數量。享受大量加工食品後,當事人很快就會超過本該有的糖分上限。  

這會導致惡性循環:含糖食物不僅會使血糖水準快速上升,也會使之很快下降,由此引發的低血糖症會再度刺激對甜食的胃口。   

除導致肥胖外,心血管疾病也是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結果,並引發心臟病、中風和二型糖尿病。 

沒有好的替代品   

西納大夫指出,蜂蜜、龍舌蘭糖漿或人工甜味劑(如糖精)各有優勢,「但作為精製糖的替代品,它們也不是沒有問題的」,蜂蜜和龍舌蘭糖漿也含大量葡萄糖,那就是糖。  

若小鼠研究結果在人體試驗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證實,則世衛組織或營養學家們將不得不重新對糖做出評估。   

不過,現有數據已明確告訴我們:少吃比多吃好。營養學家西納說:「我們必須拋棄甜食對我們有好處這一觀點。」至少不能天天吃、大量吃。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如何吃出聰明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