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生日快樂,歌德學院!

2011年8月9日

歌德學院從成立至今已經走過60個春秋。從最初旨在培訓外籍德語老師的一個協會,發展成全球重要的文化傳播機構。歌德學院在近100個國家都有分院,已經成了德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https://p.dw.com/p/12Ddf
歌德學院在全世界促進文化交流。圖為伊拉克分院圖片來源: DW-Montage/picture-alliance/dpa

1951年8月9日,"培訓外國德語教師的歌德協會"在慕尼黑成立。這就是歌德學院的前身。直到今天,歌德學院的性質也是一個註册協會,只不過涉及的工作範圍遠遠超出了培訓非德語母語的人教授德語課程。歌德學院在全世界100個國家都有分院。最年輕的一家今年6月14日在塞普勒斯成立,是全球第150家歌德學院。地點就在分離南北塞普勒斯的軍事隔離區。塞普勒斯曾經有過一所歌德學院,不過在11年前被關閉。在歌德學院成立60年之際,重新恢復塞普勒斯的歌德學院也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歌德學院院長克勞斯-迪特‧雷曼(Klaus-Dieter Lehmann)表示,"歌德學院在歐洲最後一個被分裂的首都城市成立,是發出一個訊號:該到了發生改變的時候了。這也可以被視為是歐洲發出的一個訊息。"


以文化代替政治

從塞普勒斯和其他各國歌德學院的工作可以看出,歌德學院並不只是提供語言課程或是促進文化互訪。歌德學院在許多衝突地區或危急局勢下致力通過文化交流促進溝通和理解。在塞普勒斯成立歌德學院的目的之一就是緩解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緊張關係,化解矛盾,雙方瞭解。在政治手段行不通的時候,文化或許更是一件有力的武器。

文化交流在緩解政治衝突上發揮的作用也在目前的阿拉伯世界有明顯的體現。歌德學院目前在該地區積極參與諸多項目。比如在埃及和突尼斯,歌德學院促成阿拉伯和德國的藝術家和電影人進行合作。在埃及創立的"解放休閒室"也是歌德學院的提議,取名"解放"是因為埃及民主革命的中心在解放廣場,歌德學院的"解放休閒室"為大家提供了交流探討埃及和北非其他國家民主革命的平台。此外,歌德學院還邀請德國有過處理前東德秘密檔案經歷的人到埃及來介紹感受,以及講述德國如何在統一後處理之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的經驗。

小步做起 贏回聲譽

歌德學院剛成立的時候,想發起或參與此類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時德國在國際上的聲譽嚴重受到二戰和納粹罪行的影響。聯邦德國成立只有兩年。聯邦政府當時的宗旨是,小步做起,一點一點贏得信賴和聲譽。

其中的一步就是1951年8月9日在慕尼黑成立"培訓外國德語教師的歌德協會"。從其他國家來到歌德故鄉德國進行德語培訓的老師們,應當看到一個全新的德國,一個要忘掉戰爭帶來的慘痛後果的德國。歌德學院的首批語言班的上課地點也選在了巴伐利亞風景如畫的小城巴特萊辛哈爾和穆爾瑙。

在歌德學院成立一年後,就在雅典成立了第一家駐外分院,在接下來的10年時間裡,又有54家國外分院和17所德國分院應運而生。歌德學院至今保持註册協會的身份,屬於獨立操作的機構。現任院長雷曼強調說:"我們不是一個國有機構,我們具有獨立性。我們的經費中三分之二是議會批的,其餘部分自己籌集。不過在工作內容策劃上,我們完全獨立。也正因此,我們才在全世界擁有很高的可信度。"

出口德國文化

歌德學院成立最初的文化項目重點是介紹德國古典作品,即使有戰爭和集中營罪行的污點,也擋不住歌德、席勒、巴赫或貝多芬在國外的影響力。隨著1968年學生運動的席捲,歌德學院的文化項目重點也不可避免地隨之改變。

當時德國處在變革和重新定義的時期。文化政策被視為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德學院不僅繼續從事出口德國文化的工作,還尤其重視促進德國與他國的文化交流。歌德學院全世界共3000員工,每天從事的相當一部分工作是聯絡各國的夥伴機構,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促成各類交流活動。歌德學院在國外取得的文化成果也對德國國內產生積極影響。

盛享國際聲譽

柏林牆倒塌後,歌德學院在東歐劇變國家發展尤為迅速。如今,歌德學院院長雷曼把北非、中東、撒哈拉沙漠以南和東南亞地區視為工作重點。雷曼特別強調了歌德學院在中國的迅速發展:"我們在中國不僅舉辦文化活動,我們也參與建設。我指的是不僅從經濟利益出發,而是以促進文化為目的的一些項目。我們的這一宗旨給我們換來了良好的聲譽。"

歌德學院目前暫時沒有成立更多分院的打算。去年曾出現過的關於"在和平統一的歐洲是否還需要歌德學院"的質疑也已經不再是討論的話題,因為最好的回答就是塞普勒斯分院的成立。鑑於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歐洲的和諧生活還會持續多久,也還是個未知數。總之,已經年過半百的歌德學院,今後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作者: Aya Bach 編譯:謝菲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