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畫餅難充飢 捷克據稱有意退出「16+1合作」

2022年6月9日

繼立陶宛之後,捷克也在考慮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台(「16+1合作」)。捷克外長表示,該機製做出的大規模投資和互利貿易的承諾,「即使在十年之後也沒有實現」。不過有看法認為,捷克此舉可能會惹怒北京,繼而重蹈立陶宛「覆轍」。

https://p.dw.com/p/4CSeQ
捷克總理菲亞拉曾多次批評總統澤曼對中國太過軟弱。他說,捷克如果不能堅持「價值觀」,最後不僅將失去西方盟邦,也得不到北京的尊重。
捷克總理菲亞拉曾多次批評總統澤曼對中國太過軟弱。他說,捷克如果不能堅持「價值觀」,最後不僅將失去西方盟邦,也得不到北京的尊重。圖片來源: Darko Bandic/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捷克正在考慮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台(「16+1合作」)。報導稱,捷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於5月中旬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該國退出「16+1合作」機制,該決議已提交捷克外交部和政府。

捷克對華鷹派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通過發言人向半島電視台表示,「『16+1合作』機制的主要舉措——經濟外交以及大規模投資和互利貿易的承諾——即使在十年之後也沒有實現」。

中東歐國家–中國合作是指中國從2012年起與中東歐地區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和希臘之間展開的經貿合作,又稱17+1合作。該機制原本名為「16+1合作」,隨著2019年希臘的加入,使得該合作機制升級為「17+1」。2021年3月立陶宛宣佈退出「17+1合作」,該機制重新變成「16+1合作」。

中東歐國家興致開始減弱

今年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創建10周年紀念。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官方網頁在5月18日刊登新聞稱,4月18日至5月8日,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前駐捷克、羅馬尼亞大使霍玉珍率外交部工作組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亞、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

新聞稿指出,「各方一致認為,在當前國際局勢動蕩多變,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背景下,各國應攜手致力於團結合作,妥處分歧,共同落實好領導人共識,克服世紀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影響,密切人員往來,深化務實合作,探索合作新領域新方式,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和中歐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不過美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5月發表的「中國在歐洲行動觀察」月報中描述霍玉珍率領的工作組在中東歐國家遭到冷遇。月報引述一些外交官的消息說,霍玉珍建議「16+1合作」未來舉行部長級會議,「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解決面子問題的方案,因為習近平可以從未來的峰會中脫身,而不願意出席峰會的歐洲國家領導人也不會再受到邀請」。

2021年2月,因疫情而推遲舉行的第九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以影片方式舉行。保加利亞、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羅馬尼亞雖然受到邀請,但卻沒有派出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級別的官員出席。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發表的月報稱,霍玉珍提出的有關降低會議級別的建議「沒有引起中東歐國家的興趣」,她在到訪的幾個國家得到的回應都是不加掩飾的——「『16+1』令人失望,未來的參與尚無定論,而該地區的國家正在密切關注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即便是在仍熱衷於與中國搞好關係的波蘭,霍玉珍的建議同樣遭到拒絕。

2020年8月底,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施特奇爾(Miloš Vystrčil)在台灣立法院演說時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
2020年8月底,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施特奇爾(Miloš Vystrčil)在台灣立法院演說時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圖片來源: Reuters/A. Wang

捷克國內外交路線鬥爭

中歐亞洲研究所(The Central Europe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項目主任圖爾恰尼(Richard Q. Turcsanyi)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說,儘管「16+1合作」平台幾乎沒有發揮作用,但捷克一些官員仍堅持認為,該平台是「維持與中國雙邊關係的一種手段」。因此談論退出是「一種政治姿態」,也是捷克國內外交政策長期鬥爭的一部分。

捷克總統澤曼多年來一直試圖拉近布拉格與北京和莫斯科的距離。然而2020年8月底,捷克參議院議長維施特奇爾(Miloš Vystrčil)以及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ěk Hřib)率團近百人訪問台灣一周。維施特奇爾在台灣立法院演說時用中文说出“我是台灣人」。此事導致捷中兩國關係跌入低谷。2021年1月,捷克宣佈禁止中國參與建設5G網路或新核電站的公開招標。11月,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中右翼政府上台之後 ,更是全力拒絕澤曼的靠近東方的傾向,並重申捷克的西方取向。菲亞拉曾多次批評總統澤曼對中國太過軟弱。他說,捷克如果不能堅持「價值觀」,最後不僅將失去西方盟邦,也得不到北京的尊重。

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表示,儘管擁有「16+1合作」平台,但捷中兩國貿易仍然存在嚴重逆差,因此,「捷克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不過也有看法認為,捷克應該避免重蹈立陶宛覆轍。中國和立陶宛關係交惡之後,中國要求跨國公司與立陶宛企業切斷聯繫,否則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捷克小型開放型經濟對德國經濟的依賴度很深。屆時中國可能會逼迫德國企業切斷在捷克的供應鏈。

中歐亞洲研究所項目主任圖爾恰尼對半島電視台的記者說:「我確信,歐盟已經在對布拉格施加外交壓力,以防止它激怒北京。」

捷克議長壓力下訪台引關注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