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真正的醜聞是如何誕生的?

Christian Wolf2016年4月7日

巴拿馬醜聞、國際足球總會醜聞、大眾醜聞:「醜聞」二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媒體大標題中。轟動性醜聞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嗎?在德國班貝格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專家們對醜聞問題進行了討論。

https://p.dw.com/p/1IRG3
Paparazzo Fotograf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Fotolia/rosental

(德國之聲中文網)數天來,巴拿馬醜聞潛入國際公眾視線。一個對通過巴拿馬某金融服務公司運作的眾多離岸公司的大量數據進行了評估,揭露了全球許多政要明星逃稅的秘密。離岸公司並不違法,但是,如果離岸公司被用於逃稅或者洗白犯罪所得的黑錢,那它就是非法的了。雖然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這些離岸公司的非法性,但到處都已將該事件稱為一起醜聞。

但是,醜聞到底怎麼定義的呢?本周四起,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在德國南部小城班貝格(Bamberg)參加堪稱首次的國際醜聞學會議。

主辦者之一安德烈‧哈勒( André Haller)是班貝格大學的通訊專家。他說:"許多把某一事件醜聞化的努力最後都沒有成功。"他說,一個真正的醜聞需要三個特徵:首先是在法律或者道德上越界。第二是被公之於眾,或者是被揭露或者是有意識地公佈。最後就是公眾的憤怒。巴拿馬文件事件已經滿足前兩個特徵,而公眾是否對此表示出足夠的憤怒尚有待觀察。

Dr. André Haller
班貝格大學通訊問題專家安德烈‧哈勒( André Haller)圖片來源: Dr. André Haller

醜聞的正面影響

學者們認為,目前的趨勢是,人們更經常、更輕意地將一個事件稱為醜聞。哈勒表示,如果過於頻繁,那麼就會出現習以為常的現象。有朝一日,人們根本都不會感到憤怒了。比如斯諾登事件中,民眾中表現出的憤怒遠遠不及媒體的憤怒。醜聞原本應該產生積極的效應,哈勒認為:"真正的醜聞對一個社會來說是一個積極訊號,因為它指出了錯誤。如果不公之於眾,那就糟糕了。"

Schweiz Sepp Blatter wird bei Pressekonferenz mit Geldscheinen beworfen
國際足球總會不斷爆出醜聞圖片來源: Reuters/A. Wiegmann

通訊問題研究者認為,醜聞的形式也能讓人們瞭解社會的變化。"醜聞是當前價值觀的晴雨表。"上個世紀60年代,電視上出現裸露的鏡頭或者談論墮胎都會引起轟動,如今這些都不再是什麼醜聞了。某一事件是否會成為醜聞,還取決於文化背景。比如,美國人對政治和性的態度就和歐洲人不同。媒體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媒體也會從人們關注度提高中受益。一些小報就會有意誇大其辭。比如不用文學寫作者稱呼某人,而是稱其為醜聞名人。

社群網站的影響

在醜聞研究會議上,38歲的漢堡媒體研究者斯蒂芬‧布卡哈德(Steffen Burkhardt)尤其談到了他對網際網路和社群網站的研究結果。他說,如果某一觀點像病毒般在網上傳播,當事人就不能像以前那麼容易做出反應。他對德新社表示,"以前人們在消息公佈前還有機會對可能的反響做準備。今天人們卻不再有這樣的時間。而我們的社會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通過數字化途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醜聞的主角,不管你是不是名人。"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