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uddhisten-Zentrum lehrt Achtsamkeit

Hsien2013年8月11日

科隆近郊一個曾經做過人體試驗,前身為醫院的地方,現在已變身為一個靈修之地。今天,佛教的僧侶在這個萊茵小城 - 瓦爾德布呂爾打坐修行。

https://p.dw.com/p/19ND7
圖片來源: Pixel & Création/Fotolia

(德國之聲中文網)光頭、赤足,著褐色袈裟的和尚及尼姑們,專注靜默地穿行於巨大的營帳中,然後緩步走上大約50公分高,裝點了鮮花的木質展台。500多雙眼睛注視著他們。這些繳了學費前來問道的學員們或席地而坐,或坐在自己帶來的坐墊上,雙手謙卑地在胸前合十。大師馬上要開始主持這場由"歐洲應用佛教學院"主辦的禪修活動。

昔日醫院 - 今日禪修中心

人們想像中的靈修地或許應是另外一種情景,而這裡全無裝飾、格局嚴謹,是一長排粉刷成白色的4層樓房 - 德皇時代建的醫院;二戰時期被當作德軍野戰醫院之前,據說曾是納粹進行人體試驗的地方,最後由聯邦國防軍在此扎營。

Buddhistisches Zentrum Waldbröl
瓦爾德布呂爾"歐洲應用佛教學院"圖片來源: DW/S. Dege

佛學院住持法安法師(Phap An)說:"我們剛到的時候,對這裡的情況一無所知"。10年前,這位越南法師象徵性地出資買下了這座日漸荒蕪廢置的建築,並進行了大肆整修。法安表示,此地曲折多變的歷史印跡,為他們提供了能量。法安90年代皈依佛教之前,曾是美國德州一家石油公司及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備受推崇的一位科研專家。

法安表示,瓦爾德布呂爾(Waldbröl)的居民,最初對新遷入的鄰居持懷疑態度,但現在這已成為過去。

Buddhistisches Zentrum Waldbröl
僧俗一家圖片來源: DW/S. Dege

一行大師

大約50名和尚及尼姑長年生活於此,他們都是1966年被越南驅逐的佛教高僧 - 一行禪師的忠實追隨者。一行禪師是除達賴喇嘛外,當代最著名的佛教高僧。他所屬的佛教團體共有大約7百名僧眾及數萬信徒。一行禪師迄今已出版八十多本著作,其中包括《體味和平》(Innerer Friede, äußerer Friede)、《生生基督世世佛》(Lebendiger Buddha, lebendiger Christus)以及《正念的奇跡》(Das Wunder der Achtsamkeit)。瓦爾德布呂爾的這座"歐洲應用佛教學院"(Europäischen Institut für angewandten Buddhismus)是大師最新的一個工程項目。

法磬響起,在誦經聲中,一位法相莊嚴的長者終於出現在營帳展台上。他輕聲細語,向聽眾開示"苦與樂"的真義:它正如手掌的兩面,缺一不可;大師也闡釋"愛"的真諦:"感同身受"是真愛的精髓。信眾全神貫注,有人闔目傾聽,有人時而頷首,大師的開示深入人心。

Buddhistisches Zentrum Waldbröl
一行大師圖片來源: DW/S. Dege

尋覓生之意義

僧尼英格麗特曾任職圖書館,後來為尋索生命的意義而遠走他鄉,在遇到一行禪師僧團之前,曾旅居加拿大,5年前落發修行,來到瓦爾德布呂爾。她解釋道:"大乘佛教(Der Mahajana Buddhismus)的基本原則是修持"正念""。

靜觀當下、眾生平等,是瓦爾德布呂爾僧眾的修行法則。"經行"(Geh-Meditationen)是修煉"內觀"的方法。英格麗特解釋說:"呼吸、行走、心無掛礙、活在當下,這就是我們隨時隨地的功課" 。她認為,瓦爾德布呂爾由於其過往歷史而予人一種特殊感受:"現在作為禪修中心,我們以修行的正能量來轉化這裡的氣場,使它向善,這令我感到自豪"。

Buddhistisches Zentrum Waldbröl
「經行」 (動禪)圖片來源: DW/S. Dege

善的氣場正是來自科隆、45歲的社會工作者貝克爾所需要的。他特地報名參加一行禪師主持的禪修營,為的是"尋找自我"。他需要回歸內心的安寧,在此冥思靜坐。他說:"這裡的氣氛祥和,對於日常工作緊張的我來說,再適合不過"。他把脫下的鞋子擺在營帳的進口,營內又傳來梵唄之聲……

作者:Dege, Stefan         編譯:楊家華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