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展出遼代契丹族珍寶

祝紅2007年2月1日

取名為「中國被遺忘遊牧民族-遼代契丹族珍寶」展目前正在德國科隆城的東亞博物館中展出。契丹王朝雖然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了200多年(公元907年至1125年),但有關契丹文字和整個王朝的突然消亡卻始終是中國史學研究中的一大空白。而1986年,契丹陳公主和其駙馬合葬墓的發現為後人瞭解契丹族的歷史開啟了一扇窗口,這一合葬墓也因此躋身於20世紀驚人考古新發現之列。

https://p.dw.com/p/9n7h
臥佛圖片來源: Museum of Balin Right Banner

德國中亞藝術史專家——科隆東亞博物館館長史戴莉幾經努力終於籌集到舉辦遼代考古文物展所需資金,使契丹族珍寶展得以在自己的博物館中展出。

Ausstellung Schätze der Liao in Köln
金靴圖片來源: RICAIM

科隆東亞博物館中的遼代珍寶展廳內安靜極了,130件展品大多是遼代陳公主和其駙馬合葬墓中的出土文物。石雕、壁畫、首飾和家用器皿等被展會的組織者精心地安放在櫥窗裡,在柔光的映襯下為參觀者們揭開了神秘民族契丹族的生活內幕。

一位退休的德國老師悄聲說:「我對亞洲感興趣,也想瞭解其他們的風俗、葬禮,尤其是遊牧民族的生活等,在東亞博物館,我能看到想瞭解的一切。」近旁的一位德國記者表示:「我認為,這些展品很有意思,但是對我來說都很陌生,我覺得,這次展覽組織得非常好。」

科隆東亞博物館是一家科隆城下屬的博物館,除了一位日本藝術史學家外,博物館官長史戴莉是唯一的中國藝術專家。遼代珍寶展的陳列自然出自這位精明強干的女館長的手筆。時間雖減退了出土壁畫和器皿上的顏色,但卻賦予它耐人尋味的特點。為德國居民揭開契丹王朝的神秘面紗是史戴莉精心組織這次展覽的用意所在:「中國遼代的藝術品在西方藝術品市場上佔有穩定的席位。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契丹族的藝術品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它將中國漢人的藝術傳統與契丹遊牧民族的藝術精粹結合在一起。此次展出的文物既體現了唐代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遊牧民族的特點。我認為,這是漢人傳統藝術風格上的一個小小的變化。」

Ausstellung Schätze der Liao in Köln
圖片來源: Museum of Tongliao City

開啟陳公主與駙馬合葬墓的圖片上的每一樣瑪瑙、白玉首飾、黃金面具等都被展會的組織者一一陳列在櫥窗裡。壁畫中的騎馬男子的獨特髮型是歷史的見證。卷縮的巨龍圖案也表現出典型的契丹族風格,在以後的若干朝代中不再出現。

鑑於對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史戴莉早在14年前就將目光投向了遼代出土文物。當設址紐約的亞洲協會提出在紐約、德國和瑞士舉辦遼代出土文物展的建議時,史戴莉便欣然允諾。因為與此相關展品的挑選、與中方的接洽和考察工作等均由亞洲協會承擔,由英國愛丁堡蘇格蘭皇家博物館中國部主任沈雪曼親自負責。但德方的經費遲遲難以到位的確使史戴莉渡過了許多不眠之夜:「遺憾的是在德國沒有個人贊助辦展覽的傳統。如果我去找大型康采恩,它們都表示對東亞藝術不很感興趣。只有公共基金會,比如國家文化基金會和科隆、波昂儲蓄銀行等能夠提供部分資金。」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德中文化交流理應跟進。在柏林、德勒斯登和慕尼黑博物館計劃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舉辦自己的大師精品展的同時,東亞博物館卻苦於經費短缺,難以計劃更大規模的中國藝術品展。「我們具備展出中國藝術鼎盛時期的作品的經驗、技術和願望,缺少的只是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