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結束溫軟路線 美國對華政策轉變

2011年1月18日

美國總統歐巴將於周二晚在白宮舉行私人晚宴款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並將於周三為胡錦濤舉行正式的歡迎儀式和國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歐巴馬將與中國領導人談及人權問題。這意味著歐巴馬政府現行對華政策的轉變。

https://p.dw.com/p/zzBQ
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圖片來源: HRW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上周的講話非常明確,她說:"如果中國審查部落格,關押人權活動人士,不保障宗教自由,如果律師僅僅因為替批評政府的人辯護就遭到關押,如果像陳光誠這樣的人士在出獄後仍然受到迫害,那麼美國將繼续發出聲音,向中國施壓。"

而克林頓2009年2月訪問中國期間的表態聽起來卻不是這樣。當時,她雖然也表示尊重人權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強調,人權不能影響其它的利益。人權觀察的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等人權人士對這一政策提出了嚴厲批評。理查森說,多屆政府往往在開始時犯這樣的錯誤。她說:"有人認為,如果帶上金絲絨手套去接觸中國政府,也許中國人在伊朗核爭端,北韓問題、貨幣糾紛等問題上會進行合作。 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新政府應該一開始就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這樣一來,舉行建設性和持久性對話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理查森表示,迄今為止,只有德國總理梅克爾等少數政治家貫徹了這一立場。而且,她也並不認為這已經是新政府的外交準則。但目前的情況也是全新的。

"世界第一次面對一個如此富有,權勢如此巨大,而且又如此蔑視國際人權準則和外交慣例的國家。"

退讓不會帶來成功

Dan Twining
丹‧特爾寧(Dan Twining)圖片來源: GMF

德國米歇爾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丹‧特爾寧(Dan Twining)指出,歐巴馬政府的親身體會證明,退讓是不會有好處的。這位前美國國務院工作人員、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前顧問指出:

"北韓局勢比兩年前還要糟糕。幾個月前,北韓對韓國發動了自1953年以來的第一次武裝襲擊, 北韓還擊沉韓國軍艦。這是近60年來幾乎從未有過的戰爭行為。我看不到中國對北韓的和平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恰恰相反,中國保護北韓免受國際壓力,致使北韓越過了界限,引起地區不穩定局勢。"

特文寧說,美國政府必須看到,美國和中國的利益並不相同。在伊朗核爭端的問題上也一樣。美國政府總是說,中國對聯合國向伊朗進行更為嚴厲的制裁予以了支持,特文寧卻認為:"中國對聯合國的決議雖然沒有行使否決權,但卻使決議變得比大多數國家希望的弱得多。"

這位亞洲專家還表示,在解決國際問題上,中國並非唯一的對話夥伴。"歐巴馬政府看到,在氣候變化等其它問題上,建立多邊聯盟並不意味著孤立中國。相反,這還能鼓勵中國也加入到這一聯盟中。"

兩國集團並不存在

克林頓國務卿在講話中也談到,兩國集團(G2)並不存在。

美國態度的轉變在去年12月就已見端倪。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歐巴馬呼籲中國將其釋放並對劉曉波不能前往奧斯陸領獎表示遺憾。

上周,歐巴馬還對人權組織要求他同政府批評人士交流、關心中國公民疾苦的呼籲做出了反應。上周四,他在白宮會見了5名批評中國政府的人士。這对歐巴馬來說尚屬首次。他向這些人士詢問了中國政府的強權政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人權人士希望歐巴馬與胡錦濤2009年9月達成的舉行人權對話的協議能夠兌現。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變得堅定起來,對此,歐洲人也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意味著,美國現在會再一次更經常地徵求歐洲人的意見。

作者:Christina Bergmann 譯者:樂然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