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終止中/港學術交流計劃 學者稱恐倒退幾十年

William Yang
2020年7月29日

多名原定於今年八月啟程至中國與香港進行學術研究的美國學者,上周六(7月25日)收到美國國務院的電郵,告知他們美國政府已暫停了所有2020至2021年與香港和中國的「富布賴特交流計劃」。受影響的學者憂,華盛頓這一決策將嚴重打擊中美學術交流與互信。

https://p.dw.com/p/3g6Jq
USA Eingang Harvard University
"在排外心態不斷升高之際,擴大中美之間的歧見"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Ei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總統川普7月14日簽署了一項行政令,規定美國政府結束香港所享有的特殊待遇,其中一個細項包含暫停與中/港的「富布賴特交流計劃」(Fulbright exchange program)。數名原先獲得2020至2021年度交流獎學金的學者收到來自美國國務院的電郵,告知他們明年的2020至2021年的交流項目將無法繼續,不過參與者將可申請參加其他國家的項目。

多名參與者公開批評美國政府此舉,形容這個決定是「愚蠢且適得其反的舉動」。也有曾參與富布賴特交流計劃的學者在網上發起反對終止該項目的請願活動,表示終止2020至2021年與中/港的富布賴特交流計劃將使美國的科學丶文化與教育等領域的進步都受到阻礙。目前已有超過2000人在網上簽名支持。

其中一個受到這項決定影響的學者是正在密歇根大學政治系攻讀博士學位的董明曠 (Mike Thompson)。他向德國之聲表示,美國政府暫停中國與香港富布賴特交流計劃的決定迫使他必須重新調整他的論文主題。雖然他仍試圖尋找其他獎學金來讓他實現到中國做戶外調查的計畫,但由於大部分獎學金都已公佈獲獎學者名單,所以他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方案。

董明曠説:「這意味著我很可能必須將論文的主題轉移至另一個國家,或是完全改變我的研究方法。由於我的博士學程已進入後段時期,所以這樣的結果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再加上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我至今仍不清楚自己該如何走出下一步。」

原先也計畫在2020年至中國進行研究交流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副教授包愛梅 (Emily Baum) ,也因美國政府的決策無法至中國進行研究。她告訴德國之聲,富布賴特交流計劃從創立以來,一直都推廣透過到另一個國家學習第一手的知識來增進兩國間的互相理解與和平交流。

包愛梅説:「川普政權的這個決定不僅剝奪學者一個建立專業關係與做研究的機會,也是在排外心態不斷升高之際,擴大中美之間的歧見。美國政府的決策會弱化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

學術不應受限

董明曠表示,限制學術交流會讓中美兩國之間的互相理解受到阻礙,而美國政府選在與他國急需互信與交流的時刻宣佈這個消息,也替中美關係增加更多挑戰。他向德國之聲表示:「中美兩國之間有許多重要也合理的歧見,但是維系一個能夠展現互信的交流計畫,也是替兩國的歧見找到解決方法的作法。交流計畫不該被視為問題的一部分。」

包愛梅認為,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可能迫使中美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倒退幾十年。她以冷戰後的經驗為例,表示國際社會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營運丶交涉與推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在2000年初重建一個學者能進行研究的學術環境。

USA John Harvard-Statue mit Mundschutz
學術交流的機會將迅速減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C. Binkley

她告訴德國之聲:「每當我想到因為政府行政命令而被暫停的學術交流獎助金,我仍是感到很震驚。在現今的政治氛圍下,許多學者都在重新調整他們的研究計畫,讓他們能繼續從遠端進行與中國相關的研究。雖然這些遠端進行的中國研究仍是很重要,但他們不該被視為中國本地田野調查的替代方案。」

董明曠則表示,他擔憂在美國政府漸漸習慣透過與中國對抗來提高國內的政治支持率後,學術交流的機會將迅速減少,而這個現象也有可能成為新的現實。他說:「終止富布賴特交流計劃對於延續美國對中國的瞭解將會有災難性的影響,因為許多針對中國議題做分析語評論的學術界人士,早年都是因參與富布賴特交流計劃而得以增進對中國的瞭解。」

美國於1946年設立富布賴特交流計劃,主旨在促進國際間的教育丶文化和科學等領域的交流,至今已有30多萬名參加者。美國政府宣佈暫停赴中國與香港的交流計畫後,也讓富布賴特交流計劃成為今年一月美國取消在華的和平項目後,又一個被關閉的中美兩國民間交流渠道。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