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翁渝國-「長著金手的醫生」

白頡2007年6月12日

翁渝國現任柏林德國心臟中心副院長,在德國,他有「長著金手的醫生」的美譽。他是目前世界上做心臟輔助裝置最多的心臟外科醫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使用小兒心臟輔助裝置的醫生。2001年1月19日,他在上海植入了亞洲第一例人工心臟。他還曾成功地一次植入四個心臟瓣膜,為體重僅1600克的早產兒進行根治手術。最近德國之聲記者對這位著名的心血管外科專家進行了專訪。

https://p.dw.com/p/AqUj
正在進行中的心臟手術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記者:翁教授,您好,您是世界上作人工心臟手術最多的外科醫生,請問在這麼多手術中, 給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例手術?

翁渝國:我做的手術,病人的年齡從新生兒到50多歲都有,做的手術很多都是難度比較大的,而且病人的情況都是很危急的。比如最近的一個手術,病人是一個才21歲的德國姑娘。先後已經做過兩次手術了,但是術後,病人心臟衰竭很厲害,已處於垂死狀態。在當地醫院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通過直升飛機轉到我們醫院進行手術,手術用了大概八個小時,術後三天她就出院了, 一個月後就基本恢復了健康,現在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個病人如果不給她做手術,現在就等於已經死了好幾次了。康復之後,病人見到我,就抱著我流眼淚,激動地連話也說不出來。活著的人不知道,只有這樣的病人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正價值,才懂得生命的珍貴,這我覺得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

德國之聲記者:據悉,您對中醫藥也很感興趣,那麼您對現在全球範圍內興起的中醫熱是怎麼看呢?

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我覺得我們中華民族如此得興旺發達和我國的中醫有很大關係,但是歷史悠久的中醫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蓬勃發展。相比之下,西醫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發展迅速,其實中醫和西醫用的很多成分都是一樣的,但是西醫把每一種有效的成分都提練出來,去掉了其中無用的或者有副作用的成份,而中醫就無論有用沒用的成分,他都放在一起熬。這也是阻礙中醫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至於中醫為什麼近幾年開始蓬勃發展,我覺得因為中醫不光包括中草藥,廣義上還包括中醫的推拿,按摩,針灸,拔罐和氣功。很多西醫束手無策的病,比如一些慢性的病,像疼痛,或者是我們所謂的精神上的病,或者是一些絕症,像癌症等,這個時候就只能求助於中醫,中醫在這些方面就得到了蓬勃地發展,尤其像疼痛這種病,中醫能夠起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的作用。這就給很多病人帶來了治癒的希望。

德國之聲記者:據您所知, 現在德國的中醫發展情況如何?

在德國到底有多少家中醫院,我自己也沒有正確的數目,據我所知,在柏林大概有幾十家之多。柏林的前衞生廳廳長皮特‧漢勃納爾女士很熱衷於中醫,對中醫也很有研究而且現在的「柏林中醫研究與促進協會」也是在她積極倡導下成立的。她也希望中醫能夠正式納入德國醫療保險的軌道中。現在「柏林中醫研究與促進協會」正在致力於把中醫的成分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使得中醫在全德、全歐洲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好的發展。

德國之聲記者:像您這樣的中國西醫在德國有多少?

我們成立了一個在德國的中國醫生協會,這個已經報名的就有幾十個人,他們都是獲得德國居留權,或者入了德國籍的,另外還有短期的,從幾個月到幾年的都有,在我們醫院差不多就一直保持有二十個中國醫生在這裡進行長期或者短期的進修。現在也一直不斷的有國內的醫生來德進修。

德國之聲記者:您認為在中國和德國醫療條件和設備有什麼區別?

我認為,在硬體方面,也就是大的設備的方面,先進度國內和德國的區別不大,關鍵的是我們的專科醫生,也就是軟體方面,中國和德國有些差距,我認為,第一與我們國家沒有一個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有關係,第二人員的培訓不像硬體一樣,一下子就能買過來,這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和其他國家在醫學上越來越廣泛和頻繁的交流,相信很快我國就能在軟體方面跟進。

德國之聲記者:「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作為一個醫生的行為準則,那麼您是怎樣看待看待國內醫生在做手術時收禮金這一事的呢?

我覺得第一,法律上要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在美國、歐洲基本上醫生是不太可能收禮金的,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犯法的問題,一旦發現,處罰很嚴,醫生收禮金到達一定的程度,不但要罰錢,最嚴重的起碼要判三年的徒刑,另外要吊銷行醫執照,這在德國歷史上都是有例可循的,第二我覺得跟我們國家的收入不平也有關係,在歐洲和美國,醫生的收入要比普通知識分子高上兩倍到三倍,高級的專科醫生的收入就更加高了,所以靠正常的收入他就能過到他想要的生活了,但是我們中國,如果沒有其他的收入的話,他的收入很有限,有的時候甚至入不敷出,這就很容易產生這種弊病,還有就是國內的一些病人覺得給了紅包就能提前作手術,就能找到好醫生,甚至覺得不給紅包就對不起醫生,久而久之,醫生也就覺得收紅包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德國之聲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