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英國大選 工黨捲土重來

Barbara Wesel2015年5月6日

本周四,英國就將舉行大選。現任首相卡梅倫與工黨黨魁米利班德之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而就在幾個月前,工黨的民意支持度還曾慘不忍睹。

https://p.dw.com/p/1FKTm
Ed Miliband Labour Party
圖片來源: Reuters/C. McNaughton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大選前的最後一次電視辯論上,埃德華‧米利班德(Edward Samuel Miliband)在走台時差點跌了一跤。不過在踉蹌了幾步之後,他好歹是穩住了腳步。這一畫面,其實也和米利班德最近幾周的選情相類似。就在去年,即便是最鐵桿的工黨支持者也不敢打賭米利班德獲勝:在所有的民意調查中,他的支持率都慘不忍睹。不少民眾都認為,不受歡迎、不可理喻、不聰不慧的米利班德將成為工黨的絆腳石。而現在,工黨的選情卻又和保守黨不分伯仲

缺乏魅力的政客

就好像在中學裡,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個人物:天資卓著、不苟言笑、難於交際。這個書呆子將來可以成為IT牛人,可以成為學霸教授,但卻不適合成為萬眾矚目的首相。去年,米利班德吞食夾肉麵包的電視畫面,反復被政治對手拿來取笑。在英國的選戰中,可以採用任何手段去嘲諷對手。

Ed und David Miliband Labour Party
弟弟埃德華(左)與哥哥大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米利班德的學術履歷以及政治生涯可以說是毫無瑕疵。他在倫敦北部一個傳統左派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拉爾夫‧米利班德(Ralph Miliband)是政治學教授、馬克思主義者。他和他的哥哥大衛‧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都在牛津上大學,都在布萊爾(Tony Blair)當政的年代從工黨中脫穎而出。在布朗(Gordon Brown)內閣中,哥哥大衛還曾出任英國外交大臣,而埃德華‧米利班德則出任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

手足相爭 兄弟鬩牆

2010年,工黨在大選中慘敗,布朗也辭去了工黨主席一職。親切而不失國際范的哥哥大衛‧米利班德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接替者。但是,在黨內,他卻面臨著弟弟的挑戰,後者也最終以微弱優勢獲勝,出任黨主席。媒體當時將此事渲染為手足相爭、兄弟鬩牆,而兄弟兩人的關係自此之後也確實冷淡。

直至今天,政治對手依然以此攻擊米利班德,認為他用心狡詐、不可信賴。保守黨陣營的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就說,米利班德不僅僅傷害了他的哥哥,他對英國的傷害還會更大。而米利班德本人則一直回應說,這並非兄弟之爭,而只是工黨的政治路線之爭。

Ed Miliband Labour Party Schlagabtausch mit Boris Johnson
倫敦市長約翰遜(左):米利班德不僅僅傷害了他的哥哥,他對英國的傷害還會更大。圖片來源: Reuters/J. Overs/BBC

工黨在之前近20年的政治路線被稱作"布萊爾主義",由黨內右翼主導,推行親經濟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哥哥大衛‧米利班德就屬於這一派。而現在的黨首埃德華‧米利班德則來自工黨左翼,依託工會的支持上台。他的競選大綱包括:消除英國社會的不平等、降低高額的大學學費、拯救公共衞生醫療體系、減輕就業者的負擔。他支持歐洲融合,支持機會均等政策,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民主主義者。同時,他也力爭實現英國財政收支平衡,降低負債率。對於一些工黨選民而言,米利班德傳遞的訊息似乎不夠大氣、不夠有力。但是,這位工黨主席卻在避免虛假的承諾。

做好自己 成功轉型

米利班德的轉折點出現在今年3月。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任、曾經出任歐巴馬競選團隊顧問的阿克塞爾羅(David Axelrod)給米利班德出謀劃策,而後者也開始在一系列選戰活動中卸下面具,扮演自己。這一轉變取得了奇效,這名40多歲、身材瘦削、衣著考究的工黨候選人開始為民眾所接納,人們開始欣賞他的本色演出以及特有的幽默。而且,這是一個善於傾聽、信仰堅定的熱心腸政客。

Ed Miliband Labour Party Selfie mit junger Frau
年輕人樂衷於和米利班德合影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R. Stothard

米利班德的新形象,甚至讓不少青少年以與他合影為榮。在社交網路上,也出現了不少米利班德粉絲群。也許,這一切只是選戰團隊的包裝策略,但這多少也說明了這名候選人的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