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華格納家族百年家史

亞思明2007年8月28日

今年是柯西瑪•華格納誕辰170周年。身為著名音樂家弗蘭茨•李斯特之女、理查德•華格納之妻、尼采眼中「最偉大」的女性,柯西瑪親手創建的旺弗利德曾經是無數貴族王侯、藝術名流、國家元首的下榻之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柯西瑪(1837-1930)波瀾壯闊的一生濃縮了半部歐洲文化史。在她去世77年之後,芳齡29歲的曾孫女凱瑟琳娜首登拜羅伊特舞台。分析人士認為,頗有祖母溫尼弗蕾德遺風的凱瑟琳娜很可能將是華格納音樂節的第三位女掌門人。

https://p.dw.com/p/BYnj
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圖片來源: AP

一百多年來,「華格納」這個史詩般的名字的背後跟隨了一長串的緋聞、陰謀、家醜、權力傾扎、家族內訌。驚心動魄的懸念劇情遠比《尼伯龍根的指環》精彩多了。破解錯綜複雜的關係密碼,不難發現:三代女人譜寫華格納家族的命運篇章。

柯西瑪與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理查德‧華格納圖片來源: dpa

7月25日至8月28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華格納音樂時間。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首演劇目是凱瑟琳娜執導的三幕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身為現任藝術總監沃爾夫岡的愛女和接班人選,華格那家族的第三代子孫,凱瑟琳娜的首次登台獻藝被稱作是正式遞交的求職意向書。全新演繹的《名歌手》完全有別於1924年音樂節重新開幕時吹響的國家主義的沖鋒號,也為1868年首次在馮‧彪羅指揮棒下響徹慕尼黑宮廷國家劇院的經典作品賦予了新的含義。遙想當年,指揮家馮‧彪羅名義上的妻子——柯西瑪已經為華格納生了兩個女兒——伊索爾德和伊娃。1869年,又一個男孩齊格弗裡德誕生了,他的父親還是華格納。

這段傷風敗俗的不倫之戀不僅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而且導致昔日好友李斯特與華格納反目為仇。1870年,柯西瑪終於舍棄與彪羅的婚約,義無反顧地追隨她心目中半人半神的偶像。此時柯西瑪32歲,華格納已經57歲了。

1871年,一直夢想擁有理想歌劇世界的華格納攜妻子柯西瑪來到拜羅伊特,對這座氣質獨特、環境優雅的城市一見如故,決定要將未來的音樂王國建築於美麗的綠丘之上。次年5月,他們為節日劇院舉辦了奠基儀式,並在奠基石上刻下銘言,內容大意是「我在此隱藏一個秘密/長存百年/只要基石留存/它就啟示於世」。

兩年之後,華格納一家搬進了他們在拜羅伊特的新居——旺弗利德(Wahnfried),字面意思是:妄想和平之屋。此時家庭成員除華格納夫婦之外還有5個孩子,最大的兩個女兒是柯西瑪與彪羅所生。華格納音樂王朝從此誕生。1876年,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在綠色山丘出席了第一屆歌劇盛會,欣賞首場演出的《尼伯龍根的指環》。自此,每年都會在這裡演出華格納十部樂劇。

1883年,天才音樂家華格納去世,遺孀柯西瑪毅然接過了他統治拜羅伊特的權杖。就在華格納去世僅僅幾天,科西瑪便不惜一切代價地如期舉行當年的節日匯演,繼續演出《帕西法爾》。正是在這次匯演期間,李斯特也不幸逝世於拜羅伊特。《帕西法爾》成了華格納和李斯特共同的《安魂曲》。   

從1886年起,柯西瑪負責主持音樂節事務。她的目標就是完全複製華格納在世時的演出,並且擁有對全部作品的解釋權。有史學家認為,科西瑪曲解了華格納的音樂理念,將其夢想中的庶民狂歡演變成了一場特權階級的豪華盛宴。但無論如何,柯西瑪執掌下的拜羅伊特成為歐洲最受矚目的社交場所。

溫妮弗蕾德與齊格弗裡德

Portrait Cosima Wagner
柯西瑪‧華格納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為了延續家族事業,早在齊格弗裡德幼年的時候,柯西瑪就對家中唯一的男性繼承人寄予了厚望。而齊格弗裡德也學著父親的樣子,寫劇本、搞作曲、干指揮,忙得不亦樂乎。當然,他早年創作的那一大堆歌劇早被扔進了時代的垃圾桶裡。到了1906年,柯西瑪放心地把音樂節的一切都交給他。

但是,齊格弗裡德的上升之路並非想像中的那麼順暢。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姊姊伊索爾德。生性叛逆的伊索爾德違背柯西瑪的意願嫁給了時任助理指揮的瑞士人白德勒。後者一直垂涎於齊格弗裡德的指揮棒。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絕非對手之後,夫婦二人離開了旺弗利德。

1913年底,伴隨著華格納作品的版權到期,齊格弗裡德決定大幅削減伊索爾德的生活補貼。盛怒之下,伊索爾德威脅要把齊格弗裡德的「同性戀」秘密曝光。事情鬧上了法庭,為了保住齊格弗裡德的繼承人地位,柯西瑪出庭作證,否認伊索爾德乃華格納親生!自此,伊索爾德被徹底逐出家門。更不幸的是,白德勒另結新歡。1919年,伊索爾德因結核病孤獨地死在了瑞士。柯西瑪十年之後才知道這個女兒的死訊——因為沒人敢在她面前提到伊索爾德的名字。

為了緩解外界的輿論壓力,科西瑪需要盡快給性傾向成謎的齊格弗裡德物色一個結婚對象。1914年,原籍英國的17歲的溫妮弗蕾德(暱稱:溫妮)第一次被帶到拜羅伊特,齊格弗裡德的水晶鞋終於找到了灰姑娘。1915年,剛到法定婚齡的溫妮嫁給了華格納唯一的兒子。為了掃除這段婚姻的法律障礙。齊格弗裡德此前成功地把新娘變成了德國公民。夫妻倆相差 28歲,延續了上一代老夫配少妻的婚戀傳奇。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嚴重影響了旺弗利德的生活。1917年,溫妮在滿是傷兵的醫院裡生下了維蘭德。隨後的4年裡,4個孩子相繼出世。華格納家族血脈得以延續,齊格弗裡德也有了足夠的底氣回應那些「同性戀」傳聞。他決定不再要孩子,接著尋覓他的男性密友,這讓溫妮弗蕾德大傷腦筋。

納粹陰影

Hitler in Bayreuth
希特勒在拜羅伊特圖片來源: PA/dpa

由於戰後的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拜羅伊特音樂節宣佈破產。為了挽救旺弗利德,齊弗裡德靠樂隊指揮來獲取微薄收入。1923年9月30日,前景堪憂的華格納一家迎來了一位貴客。這一天,希特勒在拜羅伊特發表了演講,並且贏得了所有人的崇拜。至今令人費解的是:到底是希特勒選擇了華格納來宣傳他的種族主義,還是旺弗利德選擇了希特勒來做他們的救世主?或許兼而有之。    

1924年,在全德上下的一片歡呼聲中,拜羅伊特音樂節重新開演。當《紐倫堡的名歌手》終場漢斯‧薩克斯演講之後,全場竟唱起了德國國歌。拜羅伊特終於從審美的藝術活動蛻變為國家政治活動,它比華格納生前所期望的局面走得更遠了。希特勒本人於1925年第一次參加了音樂節。此後,溫妮也正式成為納粹黨員。

1930年是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份。4月1日,柯西瑪去世了。同年,齊格弗裡德在音樂節期間去世,溫妮不僅要處理好喪事,還得為音樂節犯愁。拜羅伊特的旺弗利德又回到50年前的老樣子:一個帶著幾個未成年孩子的年輕的寡婦再度成為音樂節的主宰。婆媳二人的命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柯西瑪守寡47年,溫妮守寡50年,但後者守寡也許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依照齊格弗裡德的遺囑,溫妮如果再嫁,就會失去在拜羅伊特的一切。

1933年,希特勒成了總理,溫妮主持下的拜羅伊特與納粹德國越走越近。匯演得到來自第三帝國的強大支持。旺弗利德甚至成為德國外交工具的一部分。英國的西蒙與艾登1935年訪問德國時,溫妮作陪,有時還兼任翻譯的角色。1937年,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雍仁親王訪問德國,也被希特勒邀請到這裡下榻。

1940年音樂節,希特勒直接插手了拜羅伊特事務,演出不再面向公眾開放,而只為那些被指定為「元首的客人」服務。第三帝國把拜羅伊特節日劇院作為激勵納粹官兵、鼓舞士氣的音樂殿堂,以進行所謂的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的教育。這是拜羅伊特音樂史上最荒謬也最恥辱的一頁。使得華格納家族在這歷史的黑暗時期遭受玷污,難辭其咎。  

沃爾夫岡與維蘭德

Winifred Wagner und Adolf Hitler, Kalenderblatt
溫妮與希特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二戰結束後,身為納粹黨員的溫妮面臨著清算,拜羅伊特音樂節被無限期地宣佈停辦。她馬上成為記者的追訪對象。但她依然沒有掩飾她對希特勒個人魅力的崇拜。

對溫妮的審判程序在1947年6月開始。法院實際拿不出多少證據證明她有罪。事實上,溫妮在第三帝國期間幫助過許多人,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其中有些人與她素不相識,可能僅僅是一個華格納的愛好者。而且一直到戰爭開始之後,拜羅伊特的舞台上仍然活躍著許多猶太藝術家。 1948年5月,拜羅伊特又換了一個更溫和的市長,他希望能盡快結束溫妮的案子,讓音樂節盡快開始。12月8日終審判決,實質性的懲罰是6000馬克罰款。次年1月,溫妮擁有了英國與德國雙重國籍,宣誓「從此停止與音樂節有關的任何活動」,希望由她的兩個兒子維蘭德和沃爾夫岡出面重建並主持音樂節匯演。巴伐利亞州政府立即為華格納家族的資金解凍,並做出了支持家族事業繼續發展的決定。

1951年7月30日,由克納佩爾茨布希指揮的《帕西法爾》驅散了籠罩在拜羅伊特上空的陰霾。此外,克納佩爾茨布希還和卡拉揚指揮了《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演出。才華橫溢的維蘭德以嶄新的舞台設計徹底擯棄了傳統的歷史主義和自然主義理念,向公眾展示出一個全新的、純淨化了的華格納歌劇的舞台形象。

華格納音樂節的新生要歸功於維蘭德的藝術才能與沃爾夫岡的經營頭腦。兄弟倆兒拚命洗刷溫妮留下的與希特勒有染的歷史污點。為了與執迷不悟的母親徹底劃清界線,維蘭德甚至在一夜之間修築了一道4米高的「柏林牆」,將旺弗利德與溫妮的住所隔開。溫妮於1980年3月5日去世。參加她葬禮的人中,有許多是被她從納粹手中解救出來的人。

1966年,維蘭德死於肺癌。此後,家族成員開始討論如何一勞永逸地解決財產歸屬問題。1973年,爭論已久的問題大致有了結果:節日劇院和旺弗利德(包括其中的物品)被賣給拜羅伊特市政府,作價1240萬馬克。這些錢被4支後代均分。華格納基金會負責管理這些財產,沃爾夫岡簽下終生合同。

旺弗利德被改建成華格納博物館,維蘭德所做的改變(包括「柏林牆」)都被恢復成柯西碼時代的樣子。1976年,沃爾夫岡也下決心把太太換成比他小25歲的秘書顧德蓉。無處可去的前妻被溫妮收留了兩年,她的女兒伊娃在音樂節的位置也被顧德蓉取代。時至今日,沃爾夫岡已經創造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56年執掌一所歌劇院。

這個家族的故事還在繼續。隨著第三代傳人的男性成員相繼退出家族事務。下一代掌門人將在三個女人當中產生:維蘭德的女兒妮克,沃爾夫岡與其妻所生的伊娃,沃爾夫岡與後妻所生的凱瑟琳娜。

第三代女掌門人

92. Bayreuther Richard Wagner Festspielen
沃爾夫岡一家圖片來源: AP

早在2001年,華格納基金會理事會就曾通過投票表決,決定將權力棒移交到沃爾夫岡與前妻所生的女兒伊娃手中。現年62歲的伊娃素有「歌劇鐵娘子」之稱,精明強干,稟賦過人。她曾先後擔任倫敦皇家樂團總指揮、巴黎巴士底歌劇院管弦樂團總指揮,現任法國普羅旺斯音樂節藝術總監。理應是當之無愧的理想人選。

然而,華格納基金會的人事計劃遭到了沃爾夫岡的負隅頑抗。憑著他早年簽下的終身合同,這位獨斷專橫的掌門人拒不讓位。事實上,沃爾夫岡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盤——不僅要讓現任妻子顧德蓉繼續打理家族事務,而且要將他們共同的女兒、資歷尚淺的凱瑟琳娜推上前台。

值得一提的是,伊娃早在1968年就擔任過拜羅伊特的總監助理,自1974年起成為父親的親身助理。然而,自從沃爾夫岡1976年離異,與親密夥伴顧德蓉另組家庭之後,伊娃就毅然決然地站在了生母一邊,並與父親徹底決裂。

另一名競爭對手——維蘭德之女妮克也被沃爾夫岡以同樣的方式排除在外。與伊娃同年的妮克在音樂和文學方面多有造詣。撰寫過書籍(例如關於其曾祖父理查德‧華格納),執導過著名的魏瑪藝術節。在華格納樂迷眼中,她有左派音樂人之嫌,曾經揚言要重新演繹華格納歌劇。不僅如此,她還處處能在華格納家族中嗅到「納粹」的遺臭,對其叔父沃爾夫岡更是恨之入骨。

眾所周知,現任藝術總監沃爾夫岡已是一位年近88歲的垂暮老人。有評論家認為,如果沃爾夫岡不盡快將權力棒轉交到他心儀的接班人手中,事態的發展往往會出人意料。

不過,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沃爾夫岡的幼女已經長成。初出茅廬的凱瑟琳娜此次在拜羅伊特對《名歌手》的演繹雖然並未博得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甚至可以說,歡呼與噓聲齊飛,但其篤定自信的表現令人稱道。 有評論人士認為:凱瑟琳娜年輕貌美、精力充沛、風趣謙和,符合曾祖父心目中的准女神形象,並與祖母溫妮有著驚人相似之處。縱觀華格納家族史,才華是祝福也是詛咒,唯憑強韌神經,兩代女掌門人才能駕馭拜羅伊特命運小舟安然駛過急流險灘。

今年秋季,由24人組成的華格納基金會理事會將重新就繼承人問題展開討論。雖然華格納家族擁有舉薦權,但手中僅只掌握4票。觀察人士認為,倔老頭沃爾夫岡屆時很可能舊戲重演,抵制不合心意的人選。而且,同62歲的妮克和伊娃相比,風華正茂的凱瑟琳娜(29歲)至少佔有年齡上的優勢。 前不久,國際華格納協會會長林哈特也公開表示對凱瑟琳娜的支持,認為她在本屆音樂節上的表現是「目標明確的積極跨步」。

根據華格納基金會章程,拜羅伊特音樂節終歸是一個家族企業,不容外人插手。只有當華格納家族的確後繼乏人,其他競爭者才在考慮范疇之內。這條在巴伐利亞前文化長澤特邁爾眼中純屬荒謬的規定,卻深諳華格納樂迷的心意。因為在他們看來,唯有如此,拜羅伊特方可維系它磁石般的不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