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蔣介石到馬英九-反共到「親共」

2009年5月6日

《日報》記者參觀了慈湖蔣介石塑像園,感嘆世事變遷:蔣介石當年仇恨中共,而現在馬英九正在跟中共談合作。《法蘭克福匯報》文章認為中移動入股台灣公司有其政治目的。

https://p.dw.com/p/HkY5
蔣介石和宋美齡1942年訪問緬甸圖片來源: AP

《日報》:從蔣介石絕對反共到馬英九「親共」

台北以南70公里的慈湖成了蔣介石塑像的集中地。《日報》記者觀看了這批來自台灣各地、形態各異的全身或半身銅像和石像後深有感觸地寫道:

"這些雕塑宣示了權力短暫的特性,也展現出台灣2300萬人民目前正在經歷的驚人變化。1949年至1975年,蔣介石與他的軍人們統治著這個海島,他夢想奪回內戰期間輸給毛澤東的中國大陸。他十分仇恨共產黨:如果懷疑某人同情共產黨,此人必將遭到囚禁。

「今天,他的接班人、近一年前任職的馬英九正試圖與中國共產黨妥協。他說,否則,面對擁有13億人口、超級強大的人民共和國,台灣島在政治和經濟上無法生存。同時,台灣人採用完全務實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歷史:慈湖公園中的塑像來自全島各地,由於蔣介石曾以鐵腕統治台灣,學校、圖書館和其它單位都想清除這些塑像。

「懂得生意經的桃園縣政府看到了商機,在蔣介石陵寢旁建造了一個吸引遊客的塑像墳場。它使人想起莫斯科的高爾基公園,蘇聯時代結束以後,俄羅斯人在那裡放置了許多列寧、史達林和勃列日涅夫的紀念碑。在蔣介石塑像前攝影留念的遊客中,來自大陸的遊客越來越多。去年以來,大陸人可以隨團來台灣,不必再像過去規定的那樣花費時間在香港或澳門中轉。台灣想依靠旅遊帶動受到危機衝擊的經濟。

「蔣介石陵寢旁的塑像墳場增添了一個特別新項目,正在等待遊客的光臨。前幾天,秘密指揮中心開始對外開放,供人參觀,六十年代時,蔣總司令曾在這裡規劃反攻大陸的大計。"

《法蘭克福匯報》:中移動入股台灣公司有政治目的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繫日趨緊密。國有的中國移動公司集團將購買台灣第三大電信公司、遠傳電信公司12%的股份。消息傳出後,台灣股市指數驟漲6%,因為股民認為,大陸公司入股表明,發展方向發生了變化,預計大陸將實施更多的收購行動。《法蘭克福匯報》就此寫道:

"大陸的國有企業集團將成為台灣電信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在企業領導層中佔有一個席位。對於大陸中國人來說,投資將給他們帶來高端技術。而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成為台灣的夥伴則為台灣人開闢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但分析家們一致認為,中國國有公司這次入股首先出於政治目的。所以,預計台獨政策的追隨者將抗議這一收購行動。北京宣佈,從五月起將加強與台灣的經濟關係。大陸人尤其對金融領域感興趣,為此將建立一個自己的委員會。直航班機的航班將明顯增多,經濟犯罪今後也可以跨越邊界追查。"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