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虎媽戰歌》也會在德國成功嗎?

2011年1月26日

美籍華人蔡美兒的《虎媽戰歌》一書也在德國媒體引起反響,幾份大報紛紛發表書評、評論或專訪,認為它若也在德國獲得成功,將會讓人為德國的孩子擔憂了。

https://p.dw.com/p/1043A
「虎媽」蔡美兒的育兒心得引起爭議圖片來源: AP

《南德意志報》(1月21日)寫道:"蔡美兒(Amy Chua)的故事類似於所有奮發向上的移民故事。她的父母和許多其他移民美國的人一樣,他們工作到精疲力竭,為了子女受最好的教育。子女感激他們,成為成功的律師、教授和醫生。只是到了第三代,蔡美兒的孩子那一代,樂意跑錯方向。因為,很多人接受西方自我實現的理念,成為藝術家、活動策劃人、媒體工作者,這是蔡美兒想避免的。"

對於《虎媽戰歌》(德文版譯為《成功之母》)所述的中國式嚴格教育方法,該報認為,它與西方大部分國家通行的"親密育兒"模式"截然對立",但卻觸動了美國中產階層父母擔心子女不上進的隱憂。"……蔡美兒用她的書恰恰擊中了這個弱點,即美國倫理中的邏輯裂縫,因為除了理解和親近之外,也得將教育的武器交給子女,這樣才能在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成功立足。"

軟弱的媽媽

《世界報》1月25日的書評寫道:"對這本書的反應各不相同,驚訝的聲音佔多數。一位親身經歷過虎媽般嚴格家教的中國讀者指出,為什麼亞洲少女自殺率明顯地比其它地區高,為什麼許多中國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的家,就傾向於喝酒和其它放縱的嗜好,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該報認為,《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的批評"或許最明智"。"布魯克斯斷定'這位虎媽是個軟弱的人'。讓一個孩子練習幾小時提琴,是輕而易舉的。這位中國母親用這種方法將她的女兒們屏蔽起來,遠離困難的、真正的生活:即與同齡孩子接觸,面對孩子門間的權力鬥爭和嫉妒,而所有這些,對於孩子的頭腦發育是不可缺少的。"

該報指出:"《虎媽戰歌》在美國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在於,在大西洋彼岸,對於世界歷史衰落的恐懼在蔓延:中國似乎是地平線上的新強國,向中國人學習,就意味著學習勝利,至少有些美國人這樣相信。德國沒有這種藉口。要是蔡美兒的宣教手冊也在我們這裡成功的話,就得認真地為德國的孩子們擔憂了。這本書的倫理可以用一個低地德語的諺語簡要概括:'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少年說,他們把棍子都給打斷了。'"

不必害怕中國的"學習狂"

《新蘇黎世報》(1月23日)也認為,"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爭奪中,中國和西方平起平坐。這個角力早就涉及了社會制度。目前,資源之爭似乎尤其激烈地在教育領域迅速展開。對於精英大學耶魯的華裔法學女教授的新書,西方上周的憤怒反應就是其表現。"

"事實上,對中國學習狂的恐懼似乎是沒有理由的。比如,他們儘管獲得了比薩測試(PISA)的最高分,但還沒有給這個強國贏得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中國的發明家幾乎沒有人以創新技術進入專利名單。"該報還援引《中國日報》的評論說:"中國的學習文化不適合'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

報摘:林泉

責編:葉宣

以上文字摘自或編譯自其它媒體,不必然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