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即將到來的美國伊朗首次談判

Jamsheed Faroughi2007年5月26日

相互敵對已數十年之久的美國和伊朗兩國將於5月28日舉行首次直接談判。會談中心議題將圍繞伊拉克局勢,而爭議已久的伊朗核計劃則不在會談內容中。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指責伊朗煽動伊拉克境內的暴力浪潮,向什葉派民兵提供軍事培訓和武器裝備。伊朗則對此一律予以駁斥。因此,本次會談中雙方將著重討論,伊朗如何能夠在伊拉克實現穩定的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德國之聲中東問題專家就此發表評論。

https://p.dw.com/p/AjbQ
圖片來源: DW

從國際關係史的角度看,敵對國家之間開展直接對話的先例實在是有很多。然而,美伊直接對話的意義卻非同尋常。畢竟,在此之前,伊朗一直將美國稱之為「最大的撒旦」,是「萬惡之首」,而美國則將伊朗納入了所謂的「邪惡軸心」。雙方開展直接對話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以來,德黑蘭和華盛頓之間一直處於「冷戰」狀態,這是一個充滿了相互指責,相互威脅的時代。那麼,隨著直接對話的啟動這一時代是否會被劃上句號呢?一個嶄新的,和解的時代是否會由此到來呢?

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畢竟雙方積怨已久,現在突然改變口徑,將撒旦說成真主或將邪惡說成神聖,對雙方都是難以接受的。28年以來,伊朗當局對同美國開展對話一直諱莫如深,因此,伊朗談判代表現在決不會說同「撒旦」舉行的會談是有建設性的。而美國人也無法說,同邪惡軸心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毋庸置疑,同「撒旦」的會談會使伊朗伊斯蘭化的國家形象大打折扣,而同邪惡軸心開展對話則將使美國劃定的善惡標準模糊不清。有鑑於此,當務之急是雙方都放棄這些攻擊性的稱謂。這是舉行會談的第一步。

雙方都應當打破禁區,雙方都應當說服各自的民眾。但是,在政治層面上,完全消除以前的影響是很難做到的。以艾哈麥迪內賈德為首的伊朗保守派政府目前的處境的確非常艱難,畢竟將美國稱為「撒旦」不僅是伊朗宣傳機器的固定模式,也是伊朗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過去28年來的伊朗外交政策也一直以此為準繩的。

現在伊朗國內已經出現了抗議浪潮。有人指責同美國開展對話是對伊朗伊斯蘭革命的背叛。極端保守派「世界報」的總編沙裡亞馬德里形容即將舉行的「直接會談」是「與狼共舞」。他表示,會談將對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威望和形象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在美國也有很多人對這場對話的必要性提出質疑。新保守派人士佩爾並不相信,在維護伊拉克穩定方面,伊朗和美國能夠擁有共同利益。美國政府一再指責伊朗對伊拉克的什葉派反叛武裝提供軍事和經濟方面的支持。

本次對話將完全圍繞伊拉克問題。雙方將就如何維護伊拉克政局穩定,如何緩解民眾痛苦等問題交換意見。或許伊拉克政府代表離席後,美伊雙方也會涉及其他問題,諸如伊朗核計劃,聯合國對伊郎的制裁,美國凍結的伊朗財產等等。雙方也有可能會討論中東局勢,擴充地區影響力的明爭暗鬥,以及伊朗對當地伊斯蘭極端勢力的軍事及財政支持等問題。

無論如何,「撒旦」美國同「邪惡軸心」伊朗的對話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而對話本身又比對話內容要重要得多。因為,這是敵對雙方突破禁區的重要一步。要想加快突破禁區的進程,就要將這種對話繼續下去。堅持直接對話是突破禁區的最佳途徑。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