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千禧世代——被誤解的一代人

Christina Burack
2019年3月19日

論及1980-2000年出生的那一代人,主流觀點似乎有失偏頗。德國之聲評論員Cristina Burack認為,這些年輕人頗能打拚,世界應該傾聽他們的聲音。

https://p.dw.com/p/3EUIZ
Japan Tokyo japanischen Studenten
千禧世代因為出生的年代而面臨很困難的框架條件。全球金融危機對他們的職場生涯造成影響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Press/y06

(德國之聲中文網)先玩一個文字游戲:您覺得哪些詞匯可以與"千禧世代"聯繫起來?文青?寵壞了?自我中心?那些一邊抱怨不被重視,一邊在instagram發牛油果吐司照片的年輕人?

其實,與"千禧時代"一詞更多聯繫的是債務負擔、經濟移民以及想要做點什麼的沖動。如果您覺得與自己的想像不同,那麼您可能並不瞭解千禧世代的真實生活。

誰是千禧世代?

首先要澄清一點,我自己就是千禧世代的一員,也就是1980年初到1990年末出生的人。不過,引發我感觸的不是自己的經歷,而是跨歐洲政治運動"伏特歐洲"(Volt Europa)一名成員的犀利點評。

三個德國年輕人生平的第一張選票

不久前,我因報導緣故參加了在波昂舉行的"伏特德國"(Volt Deutschland)圓桌討論。雜誌《Politico》寫道:該政黨是由"千禧世代中支持歐洲、熱衷搞政治的人推動的"。這樣一種表述是出於諷刺,還是嚴肅的?該政黨於2017年由三名不到30歲的歐洲人創立。當我在圓桌討論上提及這一標籤時,"伏特德國"負責財務的一名成員--他本人也是千禧一代--說道:"人們抱怨我們不參與政治。我們參與政治的時候,又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負面含義的標籤

有趣的是,一些千禧世代的成員並不喜歡這種自我認同。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標籤暗含的負面評價。比如,千禧世代不去投票,但實際上,2016年美國大選中千禧世代的投票比例高於2012年。還有英國脫歐,千禧世代也受到指責說他們未參加公投。還有人批評說,千禧世代脫離現實,生活在社群網站上,不愛工作,喜歡在文藝氛圍濃厚的咖啡花大價錢喝拿鐵咖啡,而不是為未來存錢。

事實上,千禧世代因為出生的年代而面臨很困難的框架條件。全球金融危機對他們的職場生涯造成影響。他們並非一出生就是在"數字時代",而是親身經歷了網路技術的崛起,也感受到其破壞性的後果。

Kommentatorenfoto Cristina Burack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Bilal El Soussi

要讓公眾真正認識到,千禧世代其實是勤奮的一代,恐怕還需時日。許多千禧世代的人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是許多人雖然辛苦勞作,仍僅能勉強度日。

各國"千禧一代"的生活

在美國,許多千禧一代儘管因學業而背上債務、以及薪水停滯不前,仍在努力打拚。在義大利,這代人受到公共開支大幅削減的直接影響。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去國外找工作。在德國,不少千禧一代靠做好幾份臨時工勉強生活。零工經濟(Gig Economy)、短期合同成為趨勢,鮮有財務上的安全感。

經濟上的不安,通常會導致民粹主義情緒的產生。然而,千禧一代卻對於民族、國家有著十分開放的態度。從跨歐洲的運動"伏特歐洲"上便可見一斑。雖然規模很小,但該政黨卻吸引了不同年齡層、支持持開放態度以及在歐洲實現社會、經濟公平理念的人加入。真的應該好好傾聽一下這些年輕人的聲音。他們所關心的決不是哪裡可以吃到"牛油果吐司"。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