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調研報告:中國在歐洲媒體攻勢火力大增

Rodion Ebbighausen
2018年2月9日

一份新近發布的調研報告指出,中國對歐洲媒體以及公眾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些德國知名報刊也無法獨善其身。那麼,這是杞人憂天,還是不爭的事實呢?

https://p.dw.com/p/2sOWF
China Kulturrevolution Propaganda
圖片來源: Imago/United Archiv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早已是歐洲媒體的熱門話題。僅在2017年,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就兩次以中國作為封面故事。德國《明鏡周刊》2017年11月的封面故事則以"世界頭號強國"來報導中國。系列報導涉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出的"一帶一路"計劃、他如何為自由貿易發出(口頭)呼籲、中國在歐洲的大舉投資以及德國人對技術流失的擔憂(比如德國機器人公司Kuka收購過程引起的爭議),其他內容還包括,中國的軍備擴充以及對社會的全面監控。

中國投資所引發的有關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是,中共十九大以後,引人關注的已經不僅僅是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還包括了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力。在這一次黨代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認為,同日漸沒落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相比,中國式的專制模式前景更為光明。

以中國為典範

位於柏林的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ür China Studies)和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titute)新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對歐洲的政治及經濟精英、媒體、公民社會以及學術界來說,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西方卻對此缺乏認識。報告稱,中國在各個領域都非常活躍,"目的是改善世界對中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的認同度,並將這一體制定位於可以與自由民主體制相抗衡的選項。"

這份調研報告的作者堅信,至關重要的是,中國在通過媒體對公眾輿論施加影響。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英文版的《中國觀察》。《中國觀察》由中國官方英文報《中國日報》編輯出版,然後通過支付廣告費,由一些西方報刊以副刊和加頁的形式加以傳播。以副刊形式發行《中國觀察》的報刊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英國的《每日電訊》,法國的《費加羅報》以及德國的《商報》和《南德意志報》。

利用歐洲傳統媒體的公信力

調研報告的作者認為,中國這樣做的原因非常簡單:"利用各國傳統媒體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當地讀者來說,這些傳統媒體比中國媒體更具有公信力。"報告指出,《中國觀察》雖然註明是廣告,但其排版及頁面,和報刊的正規版面幾乎沒有差別。中國就是通過這種渠道對歐洲公眾輿論施加影響的。除此之外,由於相關報刊從中方獲得了資金,因而就有可能產生可以被中國所利用的依賴性。

Berlin Robert-Bosch-Stiftung
調查報告作者之一Kristin Shi-Kupfer (中)參與「對話中國」活動圖片來源: DW/S. Li

《南德意志報》回復德國之聲相關質詢時表示,2017年,《南德意志報》只作為外來副刊發行過一次《中國觀察》。並對這一副刊作了如下標示:"這一付費特別出版物以南德意志報副刊形式發放。南德意志報編輯部並沒有參與這一付費特別出版物的編輯工作。"而從2015年底開始,德國《商報》就在按月發放這一來自中國的副刊。該報對德國之聲明確表示:"副刊第一頁就寫明:'這一付費特別出版物以南德意志報副刊形式發放。該副刊內容及版面一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日報負責。"

併購與媒體合作

調研報告的作者認為,中國也會通過其他渠道展開工作。中國一直在試圖收購一些西方傳媒公司,但迄今為止成效不佳。2017年,中國收購美國雜誌《富比世》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不過,據路透社報導,中國財團"中國華信能源"已經就收購"中歐傳媒公司"進行了報價。中歐傳媒公司是一家活躍在保加利亞,捷克,羅馬尼亞以及斯洛伐克的傳媒集團。目前,競購程序仍在進行。

中國的另一個著眼點是媒體合作以及各類媒體論壇。媒體合作是為了互換節目,但這種交換是受中國官方媒體控制的。而媒體論壇則是宣傳中國新聞理論的理想平台:"具體而言,就是由中國來宣講中方的理念,即媒體不應批評當權者,而應當同當權者合作。而在國際關係中這一邏輯的具體體現就是,要促進各國之間的友誼。"調研報告中稱,這類媒體論壇包括由德國博世基金會和中國環球時報等機構在2010年至2017年期間共同舉辦的"中國-德國-美國媒體論壇"。

批評性的討論和透明度

調研報告的作者認為,歐洲"單方面開放的態度"暗藏著危險,因為中國會利用這種開放傳播自己的理念,而同時卻限制歐洲媒體進入中國市場。

德國之聲的中文網路節目也因中國的審查而遭屏蔽。但與此同時,德國之聲的生活類電視欄目Euromaxx卻可以在中國付費電視平台CPD播放,一些中國網路平台還可免費獲取德國之聲的德語教學課程。

有鑑於此,報告的作者們呼籲對中國的媒體攻勢展開批評性的討論,而對於有中國官方媒體介入的情形,更應增加透明度。

《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弗裡德裡克‧伯格(Friederike Böge)表示,這份報告披露了中國如何有系統地展開媒體攻勢,這一點值得稱讚,但她同時也認為,報告中對德國報刊的批評言過其實。他援引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爾(Joseph Nye)的話強調,說到底,開放本是民主的最強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