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20109 Steuern Liechtenstein

Pascal Lechler2009年1月30日

列支敦士登大公國的低稅率和嚴格的銀行保密規定,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財閥、富豪將大量資金存入該國銀行。那麼,德國爆發楚姆恩克爾逃稅醜聞以來,對這個彈丸小國是否起到了什麼影響呢?

https://p.dw.com/p/GjIa
列支敦士登的瓦杜茨城堡-誰能動得了這個彈丸小國的銀行保密機制?圖片來源: AP

一月二十六日,德國郵政前行政總裁楚姆溫克爾,因逃稅被"波鴻地方法院"判處緩刑兩年,罰款一百萬歐元。楚姆溫克爾借私人基金會的名義,將巨額款項匯往有"逃稅者天堂"之稱的列支敦士登,達到逃稅的目的。

楚姆溫克爾醜聞爆發後,列支敦士登在銀行保密問題上受到很大壓力。迄今已知的是,美國已經與該國簽訂了"司法互助條約",與歐盟之間也已展開了類似談判。但列支敦士登2008年初實施的基金會改革新法,並沒有影響到該國作為逃稅工具的"私人基金會"的積極運作。

表面上,列支敦士登似乎已今非昔比,該國"銀行聯合會"總幹事勞博爾指出,去年該國與美國就防治逃稅問題,簽署了一項司法互助條約,與歐盟也在打擊報稅舞弊方面達成一致。他說:「我認為,"楚姆溫克爾逃稅醜聞"對有關稅務方面的談判起到了加溫的作用。其實與美國及歐洲討論深化合作的相關議題,早在2006年就已經展開,現在更加快了腳步。」

與美國新簽訂的司法互助條約,將從明年起正式生效。同瑞士一樣,列支敦士登也在逃稅和報稅舞弊之間做出區別。迄今為止,列支敦士登提供的司法互助,只限於發現有舞弊嫌疑時,如利用假收據或假簽名謊報退稅,才進行協助。對於那些瞞著本國政府,悄悄把錢存進列支敦士登銀行的客戶,大公國政府堅決給予保護,並以"銀行業務保密原則"的理由,拒絕提供任何相關材料。但在超級大國-美國的施壓下,列支敦士登現在必須向美國稅務官員提供官方協助,對涉嫌逃稅者進行調查,否則很可能被排除於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之外。

在與歐盟簽訂的"打擊報稅舞弊協定"中,列支敦士登可以在協定之外,再與單一國家-例如德國-另外簽訂"雙邊合作協定"。在這個談判框架下,雙方或許也可就逃稅問題達成一致。至少列支敦士登的政府發言人曼茨-克里斯蒂女士,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她表示:「重要的是,列支敦士登表達了簽署這種雙邊協定的意願,我認為,作為對德國方面的積極回應,我們已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列支敦士登對富豪們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除了它的"銀行業務保密原則"外,自由化的"基金會法規"更是魅力十足。去年該國就基金會法進行了改革,但對有意逃稅、漏稅的德國人來說仍然具有誘惑力。奧地利基金會專家博許指出,新基金會法中,有關低稅率及基金會成立者姓名的保密規定等許多原有的優惠待遇,絲毫沒受到動搖。博許表示,列支敦士登進行的基金會法改革讓人覺得,過去似乎從來沒發生過逃稅醜聞這類事件。

此外,改革後的基金會法,對那些不想把財產留給法定繼承人的逃稅者來說,甚至更具吸引力了:比如根據新法規,基金會創立人可以更容易地取消不孝兒子的法定遺產分配額。

因逃稅醜聞而損失大量資金的大公國"LGT銀行"決定,未來在處理基金會業務時,將顧及申請成立基金會者本國的稅務法規。然而,這些冠冕堂皇的宣佈和聲明,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有限,因為循正規途徑在列支敦士登成立基金會,對德國客戶來說非常不合算。基金會專家博許表示:「德國國家稅法對居民把資金轉往列支敦士登的做法非常不利,因為他們必須繳交一筆"饋贈稅"。一般來說,依法行事的人所應繳的稅金之高,將使他得不到任何利潤。」

所以只要有利可圖,未來鋌而走險,將黑錢瞞著國庫悄悄轉入列支敦士登私人基金會的逃稅者,仍將不乏其人。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