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金融風暴中的俄羅斯德國企業

2008年12月15日

經濟危機席捲全球,俄羅斯也不例外——在俄羅斯的德國企業也受到了影響,他們感受到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德國本土:三分之二的企業陷入了虧損的境地。德國之聲中文網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GGfI
許多德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樂集團(Döhler)是一家專門生產濃縮果汁和飲料的企業,從今年9月份起他們才開始在莫斯科近郊開設了分廠,但是現在董事長奧列格已經感覺到了危機:許多俄羅斯銀行因為害怕危機,所以收緊了信貸,這也導致了一些合作夥伴並不能及時地支付貨款。

俄羅斯市場之前的繁榮已經不見了,很多新來俄羅斯"淘金"的企業並沒有受益。在曾經的"流金歲月",德國企業在俄羅斯的增長率甚至能達到60%。2007年德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了20%,達到了280億歐元,但是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嚴重的影響了俄羅斯的銀行和金融系統。

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只有今年的一半:僅僅為3%。石油價格的下跌也影響了俄羅斯的經濟。德國-俄羅斯商會的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德國駐俄羅斯企業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駐俄的德國企業不得不停止了他們的計劃,還必須做出人員和投資方面的調整。

事實上德國企業還將面臨進一步的困難:俄羅斯的合作夥伴取消訂單,延遲付款。即使一些在運作的項目也已經受到了冷處理。建築業,金融業和貿易都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就連興建中的工程都被迫暫停:俄羅斯原本計劃興建的一座歐洲最高的高塔,也因為金融風暴發威,使得承建商缺乏信貸管道不堪虧損,只好宣告無限期停工。

德國企業相信,在這種危機時刻,密切的合作,與客戶加強溝通去尋找解決辦法,有助於盡快的擺脫危機。

事實上,即便在金融危機期間,像德樂集團這樣的企業,在俄羅斯依然能取得15%的增幅,當然,這取決於其所有合作夥伴都有支付能力。奧列格說:"我們可以綜合利用各方面的優勢,或者直接從當地採購等手段來度過金融危機。"

德國商會的調查表明,儘管有種種問題,但是俄羅斯依然對德國企業很有吸引力,不過相關人士表示,如果俄羅斯方面想吸引更多的投資,必須在基礎設施等相關方面做出更多的改善,否則恐怕會有更多的企業會離開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