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釣魚島、便溺、國共合謀與美劇

2014年4月27日

中國網民與香港人進行了激烈的「糞戰」,回頭卻連美劇都看不成了。

https://p.dw.com/p/1Bp7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巴馬訪問日本表示,1960年的美日安保條約涵蓋島嶼,東海的那些爭議島嶼也屬於其中,不過華盛頓對於根本性的主權問題沒有表明立場。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亞洲和日本議題的副主任邁克爾‧J‧格林(Michael J. Green)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施壓日本向中國讓步對美國不利。

格林認為,關鍵不僅僅是中日兩國之間的島嶼爭端,而是一個更加根本性的問題:中國是否會完全無視國際準則——或者無視美國的力量,利用其日益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來主張自己的利益。因此,推動日本在中國的壓力之下,尋求與中國取得和解,是華盛頓所有選擇中最糟糕的一個。

Senkaku Inseln Japan
中日在東海有主權爭議的島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yodo/MAXPPP

《紐約時報》也發表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的文章《美國不該插手中日東海之爭》。吳心伯認為,華盛頓應避免公開承諾為日本提供軍事支持,因為安倍晉三領導的政府可能會將此類支持當作空白支票,對中國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美國所能做的最具建設性的事情是,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促使東京正式承認存在這一主權爭端。

「包容」與「道歉」

大陸幼童在香港旺角便溺,經香港市民拍照上網,引發輿論的「中港大戰」。有大陸網民呼籲來香港大小便以捍衛中華民族尊嚴,名副其實的街頭「黃金周」,香港官員呼籲香港人多「包容」。香港時評作家陶傑在《蘋果日報》發表評論《糞戰》說,港產片有「激戰」、「毒戰」、「逆戰」,還差一出「糞戰」。陶傑諷刺說,「溫飽權是最大的人權。口腔、腸胃、肛門,文化一條龍。人民好不容易推翻了帝國主義,今天才吃得飽,拉泡屎的權利也沒有,實在太過糞了」。

馬尼拉人質事件告一段落,菲律賓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已發出聯合公告,稱「菲律賓政府向受害者及家屬致以最悲痛的歉意和至誠的慰問,並對他們蒙受的痛苦表達最誠摯的哀悼」。學者沈旭暉在香港《信報》發表文章指出,公告的英文中「道歉」一詞是「regret」,是否真的表達歉意存在爭議。

沈旭暉引述中國前外交部長唐家璇回憶錄,指出菲律賓的「regret」至少是「語氣最弱」的「廣義的道歉」。「重要的是這明顯經北京首肯,而『語言偽術』正是全球外交界的基本功」。沈旭暉認為,對北京而言,菲律賓畢竟「道歉」了,假如港人依然不滿,就是「不顧大局」。正如《人民日報》在南海撞機事件後,號召中國人民「把愛國熱情化為強國力量」,「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

「國共政商集團合謀」

台灣太陽花學運總指揮林飛帆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指出「我們這個世代,一邊面對著全球化的衝擊、新自由主義邏輯的強勢主宰、自由貿易的霸權思維宰制;同時也必須面對崛起中的中國正在透過各種力量進行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性滲透」。並認為「上個世代爭取的民主並不完整,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很重要的轉型正義的工作,距離理想仍差距太遠」。

Taiwan Lin Fei-fan Parlament Rede 06.04.2014
台灣太陽花學運總指揮林飛帆(右)圖片來源: Reuters

林飛帆說,國共政商集團合謀以自由貿易之名,強力侵襲台灣現行的民主體制,不僅造就了專擅獨大的行政權和幾乎完全失靈的代議民主,也加深了早已懸殊的貧富差距與矛盾,是他們一步步地將台灣人民逼上懸崖。他認為,「這場運動,即是我們在歷史關鍵時刻上無可迴避的責任」。

「臨時工」與「禁美劇」

中國人為或自然災害頻發,官方救援行動常受質疑,但是從來沒有高層官員宣佈負責。面對沉船事故應對的批評,韓國總理鄭烘原宣佈辭職,引發中國網民的熱議,大量對中國政府的諷刺和批評被刪除。網民「輕塵布衣A」說:「讓人想起我國的三鹿事件,動車事件,怎麼就沒有見過當屆總理出來向國民道歉並自動辭職呢?」網民「作家崔成浩」說,「不就沉了艘船嗎?這麼點芝麻綠豆一樣的小事,就承受不起了?我就不信,那麼多跑出來的船員裡,就沒有一個臨時工?實在不行,再抓個船務公司經理,就完全可以了嗎?我覺得,只有經歷無數大災大難,還能穩穩到卸任,才是團結一心的集體,也才是令人敬佩的政權。」

在中國政府「淨網」行動中,擁有很多中國粉絲的美劇面臨禁播。網民「小V」說:「看的劇說禁就禁了,那些影片網站重金買的版權,說打水漂就打了。政策隔幾天一變,想起什麼是什麼,真的挺無語的。」網民「方小婷在上海」感慨道:「掃黃、禁美劇,這是要回到八個樣板戲的年代嗎?」但是這些批評和抱怨都被新浪微博刪除。

摘編:張平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