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中共三份歷史決議的一致性

2021年11月20日

西方主流輿論聚焦於中國第三份歷史決議與前兩份的差異。時評人長平認為,這三份歷史決議在出台動機、論述方法和核心內容方面都具有內在的前後一致性。

https://p.dw.com/p/43HSy
2021年 中共高調慶祝了成立100年(資料圖片)
2021年 中共高調慶祝了成立100年(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ang Xinglei/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於本周發表後,毫不意外地得到各方的深入解讀。但是,正如歷史研究者常犯的錯誤一樣,人們拿著放大鏡在歷史文本中所查找到的內容,往往是六經注我,印證心中早已設定的結論。對於這份歷史決議,西方主流媒體發表的分析,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在證明它與中共前兩份歷史決議--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差異,尤其認為與第二份歷史決議迥然不同,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自從習近平政權大張旗鼓地反對西方憲政民主、迫害中國人權律師和異議人士,尤其是2018年4月修改憲法為終身掌權鋪路以來,認為他與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背道而馳的論述已經讓人耳熟能詳。但是,所有輿論如此一致地解讀這份中共文件,仍然讓我感到驚訝。

"文革"和"六四"的定性沒有改變

在此之前,有人擔心這份歷史決議會為"文革"翻案,也有人期待它會對"六四"屠殺有不同的結論。事實上,這樣的改變並沒有發生。"文革"仍然是"毛澤東同志""發動和領導,……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的 "十年內亂"和 "災難"。"六四"仍然是"國際上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的支持和煽動,國際大氣候和國內小氣候導致"的,需要旗幟鮮明反對的"動亂"。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從三萬多字的文本中查找不同點。

初看上去,第三份歷史決議的確不大一樣。其中,最大的區別是,前兩份決議花了很大的篇幅總結中共的"失誤"和"教訓",這一份決議主要都是在總結成就,自我吹噓。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前兩份決議都是在總結別人(前任)的錯誤,吹噓自己的成就。第一份決議批判1927年國共分裂後的中共三次"左傾"錯誤,分別由陳獨秀、李立三、陳紹禹(王明)和秦邦憲(博古)承擔,目的是確立 "黨在奮斗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同志"。第二份決議如法炮製,批判了毛澤東和他可能的權力繼承者"四人幫"的嚴重錯誤,認為他們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目的是確立鄧小平的實質領導地位。吊詭的是,很多人指出第三份決議對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否定,目的是塑造習近平的崇高形象,來證明它與前兩份的不同。如果真是如此,豈不更是證明它們在方法上完全一致嗎?

長平:我不認為習近平是中共歷史上的異類
長平:我不認為習近平是中共歷史上的異類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三份歷史決議具有內在的前後一致性

在我看來,這三份歷史決議在出台動機、論述方法和核心內容方面都完全一致。甚至文本形式上都大同小異。三份文件的字數分別為2.7萬、3.4萬和3.7萬。考慮到後者論述的歷史更長,內容更多,僅僅多出三千字,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比前兩者更加肆無忌憚。不用說,第三份決議肉麻到讓讀者難堪地吹噓了當代領袖的偉岸英姿。但是,如同我們已經知道的那樣,第一份決議對毛澤東形象的誇張讚美,自然是一點也不遜色。相比之下,第二份決議在直接個人崇拜方面有所收斂,但是吹噓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的偉大成就也毫不吝嗇言辭。事實上,誰都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指的就是鄧小平控制的政權。和歷史上任何獨裁者一樣,鄧小平在其權力控制期間,"崇高威望"一點也沒有少享受。甚至讓坦克開上天安門廣場屠殺和平抗議的學生和民眾之後,他仍然"受到人民的愛戴"。所謂"不搞個人崇拜",不過是一種政治話術而已。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圖片來源: imago/epd

這三份決議的出台動機,都是當前領導人在血腥的權力鬥爭告一段落之後,重新打扮歷史,利用黨史決議文件的形式,給自己的權鬥成績做一個總結,以便走向更加穩固的專制統治。

三份決議的核心內容,都是維護中共政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延續其統治。它們具有內在的前後一致性。第二份決議給予第一份決議充分的肯定:"一九四五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所一致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曾經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加強了全黨的團結,促進了人民革命事業的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同樣地,第三份決議給予前兩份決議充分的肯定:"一九四五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九八一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事求是總結黨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經驗教訓,在重大歷史關頭統一了全黨思想和行動,對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其基本論述和結論至今仍然適用。"

習近平的權力是鄧小平發展模式的自然結果

和很多論者的觀點不同,我從來不認為習近平是中共歷史上的異類。他是在毛澤東時代成長起來,在鄧小平時代經受歷練的典型中共官員。習近平的"中國夢"是鄧小平"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自然發展結果。正如趙紫陽在回憶錄中指出的那樣,鄧小平從來就沒有考慮過真正的政治體制改革,血腥鎮壓"六四"民主運動並非被人誤導。正是鄧小平為中國設定的發展模式,導致了今天官員濫權、腐敗叢生、法治倒退的政治現實。也正是天安門屠殺闖關成功,讓中共自信再大的罪惡也無人可以奈何之。

延申閱讀:長平觀察:習近平在倒車還是飆車?

習近平拒絕憲政民主的全部理由,不過就是"中國要有自己的模式"--而這正是鄧小平反復說過的原話。因此,第三份歷史決議雖然需要淡化別人凸顯自己,但是並沒有動機要去否定鄧小平。跟前兩份決議一樣,它也是有所否定的,那就是前兩任"管黨治黨一度寬松軟帶來黨內消極腐敗現象蔓延、政治生態出現嚴重問題,黨群干群關係受到損害,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受到削弱,黨治國理政面臨重大考驗"。跟前兩份決議的一樣,這樣做的目的是塑造當前領袖無限光輝的形象。因此,緊接著,它就進入了高潮階段:"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