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反家暴法鼓勵以德治家?

長平2015年3月5日

中國反對家庭暴力法可望出台,全國人大發言人稱其鼓勵以德治家。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反映了當局在法律面前的扭曲心態。

https://p.dw.com/p/1ElQ3
Symbolbild - Gewalt gegen Frau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Gambarini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全國人大會議3月5日開幕,大會發言人傅瑩當日透露,中國第一部反對家庭暴力的專門法律,今年8月份將提交審議。輿論認為,這部法律今年可望出台。傅瑩說,"通過這部法的出台,能夠提高我們全社會反對家庭暴力的公民意識,鼓勵以德治家"。

道德與法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通過思想及社會輿論軟性作用於人的行為,而後者通過國家強制力硬性調整人的行為。在很多時候,依法治國還是以德治國,是兩種對立的選擇。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問題,在中國長期被視作道德問題。儘管中國《婚姻法》 、《婦女權益保障法》 等多部法律都有關於反對家庭暴力的規定,但是執法者仍然多視之為"家庭內部矛盾",以古訓"天上下雨地上流,小倆口吵架不記仇"來勸導。專門的家暴法就是要進一步以法理來替代在暴力面前的這種家庭"德政"。作為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的發言人,傅瑩稱"以德治家"並非口誤,而是反映了當局在法律面前的扭曲心態。

在中國官方媒體的宣傳中,反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得益於官方及主流社會的重視。2008年,全國婦聯第一次在兩會期間提出將反家暴法列入立法計劃,2013年成功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14年11月2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佈了《反家庭暴力法(徵求意見稿)》,反家暴立法進入實質性階段。

事實上,這是一起國際社會、民間機構肇始推動中國立法進程的典型案例。最早可以追述到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反對家庭暴力被寫入《北京行動綱領》。而中國人知道"家庭暴力"這個概念,應該歸功於一家名為"北京帆葆"的民間組織。和中國大多數NGO組織一樣,北京帆葆不是以抗議或者施壓的方式,而是以組織培訓、合作的方式跟政府及立法機構互動,通過全國婦聯推動,最終讓反家暴法進入全國人大法工委的議程。北京世婦會召開20年之後,北京帆葆已經解散,而反家暴法則開花結果。

反家庭暴力在法律上的逆轉,至少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是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美國籍妻子Kim Lee 揭發丈夫家暴,引起全國媒體關注。在一段影片中,李陽稱打妻子是"一件教育美國人的事情",因為"我的美國太太天天罵中國、罵我們黨在騙人……說北京空氣指標撒謊", "如果在美國我一槍就把她崩了","總有一天,黨和國家會為我平反的"。婦女權益NGO組織進行了大量的抗議活動,這種大男子主義加民族主義煽動未能成功,2013年2月,法院認定李陽家庭暴力行為成立,准予李陽和Kim Lee離婚,李陽向Kim Lee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財產折價款1200萬元。

另外一件事更應該關注,但是幾乎被媒體忽略了。四川省資陽市下崗女工李彥2010年將丈夫殺死,碎屍後烹煮,在一二審中均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婦女權益公益律師、民間女權組織及個體行動者發起呼籲,強調這起殺夫案背後長期存在的家庭暴力因素。201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核準死刑,發回四川法院重審。此案至今沒有判決。不出所料的話,李彥將免於一死。

然而,在"中國夢"這個新的意識形態框架內,家庭關係並不傾向於法律調整。有人比較胡錦濤和習近平講話中的家庭觀,前者認為婦女要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後者則強調婦女要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一種婦女權利觀念的倒退。近年來"女德班"在中國社會流行。廣東東莞的一家女德班,教導婦女在面對家庭暴力時,"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而國際社會及民間組織已經推動啟動的法律,依然繼續往前走。在這種背景下,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才會在介紹反對家庭暴力法時,說出"以德治家"這種奇怪的話。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