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孝順國家」吧,孝子賢孫們!

長平2016年2月16日

中國央視新聞宣傳提出「孝順國家」引發輿論驚訝。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中國夢」的必然結果。

https://p.dw.com/p/1Hw0i
China Kutsche
孝道在中國曾被視為「意識形態敵人」,但此後又迎來復甦(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SIAN NEWS NETWO/Zhu Xingxi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我上學的年代,"封建孝道"是中共主導的國家意識形態的敵人,但它時常藏在民間的"小農意識"中,需要"深揭猛批"。那時誰也不會想到,今天的央視新聞專題,會以 "孝順怎麼做"做題目。更不會想到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 奉養父母,這是孝的開始;忠於職守,報效國家是孝的提升,是更大的孝道","國家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干什麼"。

古人說"忠孝不能兩全",但二者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衝突。因為孝道作為儒家主張的社會秩序倫理,一向被認為其實質是維護帝王專制。直到一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前夕,"封建觀念"被認為是進入現代國家的障礙,"沖破封建家庭的桎梏"成為現代中國文學藝術和政治宣傳的重要主題。到了"文革"時期,"忠孝"衝突演變為揭發父母的"反革命罪行",上演了無數的倫理悲劇。因此,"文革"之後,重新審視家庭關係,成為人性復甦主題的一部分。"六四"之後,當局利用傳統文化來尋求統治合法性,在很多人看來也順理成章。

孝道給統治者帶來的好處超出預期,除了維護"和諧穩定"之外,還被用來解決腐敗導致社會養老體系欠缺問題,而且腐敗現象也被歸結為"家風敗壞",因此在胡錦濤時代後期,孝道宣傳即有所強化。但是習近平並不滿足於此,他要把"中華民族是一家"這個比喻變成政治現實,讓"習大大"成為真正的家長頭銜。因此,孝道成為他的"中國夢"的一部分。在2014年的"三八節"講話中,習近平不顧這是一個女性權利抗爭紀念日,要求"發揮婦女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此後,他又多次在講話中談論"家風家教"。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粗暴蠻橫乃家長本意

我曾在文章中指出這個政治趨勢,認為孝道是專制的題中之議。當時即便在很多反對孝道宣傳的人看來,這也似乎有些"上綱上線"。他們似乎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政治宣傳匱乏的體現,甚至是意識形態工作者偷懶的結果。今年的春晚及春節期間的新聞專題,不加掩飾地進行"愛國"、"愛黨"和"孝道"宣傳,讓很多原本不願正視現實的批評者目瞪口呆,無話可說。

"孝順國家"這個概念的提出,在"孝道"文化中的確有石破天驚的效果。有網民驚呼,它徹底解決了"忠孝不能兩全"這個亙古難題。也有人指出,它本身就是"大逆不孝"的說法,理由是 《孝經》裡說「「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人們似乎忽略了,粗暴、蠻橫的作風本身就是家長制的標準配件。孝道就是絕對服從,沒有粗暴、蠻橫,"絕對"何以體現?即便是表達關愛,家長也應該是"嚴父"形象。這也是為什麼,之前當局會容忍維權律師咬住法律理直氣壯,會默認香港有出版"禁書"的言論自由,現在則二話不說統統綁架了事。這並不是"工作中不講究方式方法"問題,而是意識形態的根本要求。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