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為什麼要幼稚地造假?

長平2015年11月23日

一份假造的《人民日報》引發網路嘲諷。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宣傳儘管愚蠢而傲慢,仍然有效地傳遞了訊息。

https://p.dw.com/p/1HAnR
Bildergalerie Hu Yaobang mit Zhao Ziyang Archiv 1982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電視文獻片《胡耀邦》以清晰的歷史邏輯、豐富的史料素材和珍貴的影像資料,全面記述了胡耀邦同志光輝的一生……"這是中共官方媒體中鏗鏘有力的宣傳話語。真的如此嗎?

不幸的是,該電視片中的一個鏡頭露了餡。只要這一個鏡頭,就能讓我們明白中共所指的"清晰的歷史邏輯"是什麼,它的"文獻"是什麼,以及它的宣傳是怎麼回事。

片中解說,1982年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大一中全會召開,選舉產生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胡耀邦擔任中央總書記。畫面上,出現了當時的《人民日報》頭版報導,大標題為"胡耀邦任總書記 鄧小平任軍委主席",副標題為"胡耀邦 葉劍英 鄧小平 李先念 陳雲為政治局常委"。

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當人們這樣說的時候,意思是它是不可更改的。可是,和很多專制政權一樣,中共就在基本的歷史事實上撒謊。網友們找出了當年的《人民日報》,發現它根本就是另外一個樣子。那上面還有一個人也是政治局常委,而且也有他的照片。而在電視片中呈現的"珍貴的影像資料"中,他被完全移除了。

他的名字叫趙紫陽。他不僅曾和胡耀邦同為政治局委員,還接替胡擔任中共總書記,而且在以胡去世作為導火線的"六四"民主運動中,因同情學生和市民被鄧小平罷黜,隨後遭到終身監禁。同樣作為八十年代體制內改革派代表,在講述胡耀邦的記錄片中,趙紫陽是不可迴避的人物。而這部片子不僅奇跡般迴避了,而且還公然動手裁剪報紙,假造文獻。

只要這一個鏡頭就夠了。該片中這樣的鏡頭卻不只一個。在1986年胡耀邦發表講話的一個畫面,當時在背後落坐的應是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但畫面同樣被篡改,趙紫陽不見了,留下一個空位。

人們對這樣的手法並不陌生。曾經作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作為北京市長的彭真、作為中共高層領導的"四人幫",在被打到之後,都從歷史照片中消失。油畫《開國大典》也曾被多次修改。

世界歷史上,曾經作為史達林親信的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作為北北韓政府"二號人物"的張成澤,也都享受過這種待遇。這種被稱為"抹除記憶"的刑罰,可以追述到古代埃及和羅馬的專制權術。

權力的愚蠢、傲慢和實效

有必要強調的是,中國並不是一個已經成為歷史文獻的化石,也不是一個偏安地球一隅、對世界影響不大的小國,它是世界第二代經濟體,在很多重大議題上和整個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身影,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國及聯合國的舞台上。它是當下世界政治的核心成員之一。

篡改一張過去的報紙,從提出方案到精心裁剪、重新製作到拍攝播放,並非一個人心血來潮的即興之作,而是一個系統性的造假。另一方面,過去的類似造假已經受到廣泛的嘲諷、當下資訊又如此發達,網民們找出報紙原件不費吹灰之力,這個造假比過去顯得更加天真、愚蠢和虛偽。一個看起來無所不能的政府,為什麼要做這樣幼稚可笑的事情?

其實,這不過是局外人的提問。首先,中共宣傳系統的確無恥而又愚蠢,但是他們同時也知道,這類做法仍然十分有效。它準確地傳遞了這樣的訊息:一,胡耀邦是"我們的人",要在"我們的歷史文獻"中給他塑造一個正面的形象;二,趙紫陽是一個罪人,我們正在對他實行"抹除記憶"的刑罰。

經過長期的威壓訓練,作為受眾,大多數中國人,不管是訊息匱乏的底層民眾,還是明知造假的知識分子,他們都接受了這樣的訊息,而且銘記於心。若干年前,當黨對胡耀邦的評價尚不明朗時,紀念他是一種勇敢的行為,嘗試者只是極少數;如今,網路上人人爭先恐後,紛紛悼唁。而在歷史中身影更加顯著的趙紫陽,則更少有人提及。

講究權力實效的當下中共,早已經習慣了世人對它的各種嘲諷,甚至習慣了國際社會不痛不癢的批評和譴責。無論對內對外,它也越來越不急於辯解,而是越來越安之若素--我不在乎!這一點也不會妨礙它義正辭嚴地要求日本政府"正視歷史",一點也不會妨礙它譴責西方媒體對它"帶有偏見",它的辯護者甚至得意地宣稱這是一種政治策略,它還為自己準備了以後"英明正確地改正錯誤"的"歷史文獻"。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