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教育

閒話德國:德國小學 – 文化休克

2017年10月22日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德國四年級學生的德語和數學水準與五年前相比大幅下降。北威州倒數第三,只有柏林和不來梅更差。專欄作者張丹紅對此毫不感到奇怪。

https://p.dw.com/p/2mE9E
Deutschland junger Grundschullehr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剛到德國的時候沒有文化休克。因為我在中國讀了德國語言文學,而且在歌德和海涅之外盡可能地瞭解聯邦德國的方方面面。簡而言之,我面前的德國與我想像中的德國差不多。只有萊茵地區的狂歡節需要適應一下。

當真正的文化休克到來時,我以為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德國社會,而且已經很德國化了。引發那場文化休克的是德國小學的一個教學方法:"怎麼聽就怎麼寫"。一年級的女兒驕傲地給我看一個滿是圖畫的本子,圖畫旁邊的線上是她歪歪扭扭寫的單詞。據說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法:孩子們可以想當然地寫。我誇她大部分的單詞寫得很好,給她指出了幾個錯誤。比如"水桶"應當Eimer,而不是Eima。

"也許你說得對,不過我還是不改。""為什麼?""因為我就是說Eima,不是Eimer。老師說我們怎麼寫都是對的。"我讓她看a和er發音時的不同口形。她堅持自己的意見並拿出百試不爽的一招:"你沒在德國上過小學,你不懂。我只聽老師的。""如果她胡說八道,你就不能聽!"

我不知這句話是否給女兒造成了不可治癒的心靈傷害。從那以後,她每天都把各種小本子給我看,讓我糾正錯誤。我自認為擁有常人的健康思維,它告訴我: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習慣了錯誤很難糾正。

這還不是德國小學唯一讓我感到吃驚的。單是名字就有亂貼標籤的嫌疑:明明中午就放學了,為什麼叫全日制學校?"半天制附帶下午託管"不是更符合實際嗎?

千萬不要給孩子壓力

Zhang Danhong
本文作者張丹紅圖片來源: V.Glasow/V.Vahlefeld

家庭作業也是上個世紀的陳舊事物了。今天的說法是"學校作業",顧名思義,在學校完成。每天做作業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個小時。如果在半小時內完不成,那就不完成。"允許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學習",老師不厭其煩地說。

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一、二年級的成績單。沒有分數的成績單像天書一樣,老師的話句句是積極的,批評要在字裡行間裡找。這就像復活節找彩蛋一樣。我在網上查詢如何解讀沒有分數的成績單,但還是沒有把握。假如成績單上寫著:"她大部分時間精神集中",那麼這意味著她經常不認真聽講,這應當是二分,也可能是三分,不過這是指她的課堂表現,還是成績?我最終放棄了這個猜謎游戲,女兒的強勢和弱勢我心裡清楚。

德國小學認為,孩子稚嫩的心靈經受不住任何批評、打擊和壓力。因此它努力給孩子一種不過是換了一個幼兒園的感覺。像分數這種煞風景的東西當然要取消。正確的拼寫?不重要。孩子們按照聽力寫出來的都是正確的。

Symbolbild Bildung Deutschland Schule Lernen Lesen Schulbuch
家庭作業已成為陳舊事物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 Eisenhuth

二加二等於四 - 大致如此

數學呢?二加二一定等於四嗎?有一次我下午幫助照顧孩子們寫作業,有一個男孩子就是不接受一加一等於二。他說:1+1=11,這不是明擺著嗎?我當時想,假如這孩子日後成了教育改革家,那麼他可能會發明一種新的方法:根據感覺計算。數學暫時仍然是明確而有約束性的,不過即使是數學,老師也給孩子們一種幻覺 - 計算能力也是玩兒著就能掌握的。

就我個人的經驗,只有不知疲倦地練習才能做到熟練計算。而看似枯燥的反復練習完全可能帶給你樂趣,並大有助於理解日後遇到的複雜公式。

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能夠補償學校的缺陷,但是生長在所謂遠離教育家庭或父母不會解讀成績單的移民家庭的孩子往往到了三年級就跟不上進度了。殘酷無情的分數會使他們感到手足無措。

因此,我對這項調查結果的理解是:不是好學生的水準下降了,而是差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了。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