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阿薩德在華尋求支持

2012年8月15日

中國8月14日接待了敘利亞政府特使夏班(Buthaina Shaaban)。與此同時,北京顯然已在為後阿薩德時代作準備。對此,《新蘇黎世報》8月15日發表如下分析文章。

https://p.dw.com/p/15pzd
圖片來源: AP

「事實上,中國的外交官們早已在為阿薩德垮台後的時代制定計劃,尋求減少中國所受政治損害的途徑。在聯合國安理會,作為擁有否決權的成員國,中國同俄羅斯一起多次阻止通過涉敘決議,阻止對該國實施制裁,招致西方政府的強烈批評。

「中國官方媒體正試圖將中國的立場描繪成『負責任』,並稱西方在利比亞、伊拉克或在阿富汗的干預給這些國家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只是持續不斷的暴力。‧‧‧聯合國所認同的那些『政權推翻』不符合中國關於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信條。這一戰略使人民中國同眾多其掌權者們受到西方蔑視的國家保持一種特有的關係。例如,中國就因西方為迫使伊朗公開其核計劃對之採取禁運政策而受益,可以在幾乎沒有競爭的條件下從該國獲得石油和天然氣。」

《新蘇黎世報》接著寫道:

「與俄羅斯不同,中國在敘利亞雖無值得一提的經濟利益,但不論是在外國,還是本國人民眼裡,北京外交官們都不願意以牆頭草的形象出現。報導安南和平方案失敗的中國報刊因此將責任推給西方國家。英文的『中國日報』不久前刊登一幅漫畫,上面是一隻和平鴿,坐在標示『敘利亞』的羊形體育器材上,等待裁判們打分。美國人和歐洲人一致高舉零分牌,憤怒的安南高舉10分,但離開了。漫畫傳遞的訊息:拒絕給敘利亞以公平機會的是西方。」

UN-Sicherheitsrat tritt zur Verabschiedung einer Syrien-Resolution zusammen
圖片來源: Reuters

中國不是一種選項

《法蘭克福匯報》今天(8月15日)在經濟版上發表一篇取名為「人權和民主促進富裕」的文章,介紹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埃斯莫格盧(Daron Acemoglu)關於人類政治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前景的詳細思考。文章指出,埃斯莫格盧的觀點是:

「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在遠景上主要受長期傾向的影響,其中的一些傾向在歷史上常常長達百年。同這些長期影響相比較,高額國家債務一類現時經濟政治問題的影響被高估了。」

從人類歷史長河看,所謂的長期傾向就是人權和民主。「有盡可能多的人參與政治和經濟生活有助於刺激創新並在經濟上加以利用。」在這方面,中國也不構成例外。文章指出:

「埃斯莫格盧猜測,鑑於美歐出現經濟問題,人們可能會以為,在通向經濟富裕的道路上,中國提供了一種威權型選項,而這裡就存在著阻礙民主和人權繼續擴展的危險。」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