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太空「叫板」中日

2014年9月24日

印度火星探測器首次使命便一舉成功,創造歷史。在許多人眼中,這意味著在亞洲國家的「火星追逐戰」中,印度領先一步。

https://p.dw.com/p/1DJX1
Bildergalerie Indien Mars Orbiter Mangalyaa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地時間周三(9月24日)上午8點02分,位於班加羅附近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確認火星探測器進入軌道,使命完成。印度總理莫迪發表祝詞稱:"我們敢於探索未知,並取得了近乎不可能的成就。"

由於印度的火星使命簡寫為MOM(Mars Orbiter Mission/火星軌道使命),與英語單詞的"媽媽"相近,莫迪也一語雙關的表示,"今天火星碰到了MOM……在這個項目被命名為MOM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它絕不會失敗,因為媽媽們(Moms)從不會輸。"

"Mangalyaan"(印度語"火星探測器")攜帶總重25公斤的器材和成像設備,將在今後六個月裡對火星的大氣和表面進行研究。其任務之一是探尋火星大氣中是否存在甲烷。科學家認為,如果大氣中含有甲烷,則可以支持有關該星球上存在低級生命的理論。

Bildergalerie Indien Mars Orbiter Mangalyaan
莫迪:「我們敢於面對未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agadeesh NV

成本不及好萊塢大片

從數據來看,印度本次的火星使命非同小可。首先,迄今為止能夠完成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僅有美國、俄羅斯和歐洲(歐洲空間局)。此外,火星任務失敗率極高,各國目前總共進行過51次嘗試,其中大約一半都無果而終,而首次探測火星便如願以償的例子更是前所未有。

更為引人注意的是,印度本次"火星項目"成本相對較低,總額約7400萬美元,乃至於莫迪甚至笑稱"抵不上好萊塢大片'地心引力'的拍攝費用",後者的拍攝成本估計將近1億美元。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項目更是耗資高達6億7000萬美元。

迂迴曲折的火星旅程

或許部分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印度的火星探測器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旅程。由於缺乏火箭動力,探測器在去年11月5日發射升空後並未直接離開地球,而是環繞地球軌道飛行了數周,以積聚足夠的離心力,最終擺脫地球引力,飛向火星。本次前往火星旅程總共歷時300天,行程6億7000萬公里。

近年來,印度在太空探索方面頻頻出擊。6年前,月球探測器Chandrayaan成功發射。媒體報導稱,這次火星探測使命之後,印度的下一個項目是月球二號探測器,其使命包括在月球表面投放探測車。此外,另一項火星任務也已經在計劃中,目標是在2018年讓探測器登陸火星。

印度在亞洲太空競賽中領先?

2012年,印度政府在獨立日(8月15日)宣佈啟動火星探測計劃。兩年後首發便獲成功,這使得印度國內民族自豪感極大提升。超過12億印度國民中的許多人都聚集在電視前關注火星探測器的命運。

學者認為,周三的成功標誌著印度成為"太空探索俱樂部"的一個重要成員,擁有尖端技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德哈克裡什南(K Radhakrishnan)表示,"我們已經展示和證明了,我們憑借自己研製的火箭和飛行器,擁有執行外太空使命方面的技術能力。"

許多人將印度完成"火星使命"視為亞洲"太空競賽"的一個高潮,印度在與日本和中國的賽跑中獲取領先位置。日本和中國分別在2003年和2011年啟動火星探測任務,但最後均告失敗。

Indien Raumfahrt Mars Orbiter Mission
印度民眾關注「火星使命」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rakash Singh

曾就印度太空項目撰寫著作的巴格拉(Pallava Bagla)表示:"地區強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競爭在太空領域同樣存在,這次(成功)讓印度有機會比中國稍稍領先"。他認為,印度可以憑借這一優勢在太空市場上搶佔更多分額。

不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德哈克裡什南選擇低調應對類似觀點。他表示,印度空間項目所衍生的技術成果將幫助本國發展,"我們是跟自己賽跑。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達到更為優秀的水準。"

st/hs (dpa,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