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香港人「潤」到西方,內地人「潤」到香港

2023年11月5日

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移居海外。他們留下的空白正在被來自中國內地的新移民填補,因為這座城市仍然有著比內地更多的自由。這些新移民將如何參與塑造香港的未來?

https://p.dw.com/p/4YK0y
通過"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Top Talent Pass Scheme)",香港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內地簽證申請者
通過"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Top Talent Pass Scheme)",香港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內地簽證申請者圖片來源: Rex Li/VCG/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因公民自由受到壓制,數以萬計的專業人士離開香港。他們留下的空白正在被新移民填補:中國內地人熱衷於移居到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城市。

通過"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Top Talent Pass Scheme)",這個亞洲金融中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內地簽證申請者。該計劃於2022年底啟動,旨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收入專業人士和全球頂尖大學畢業生,但每10個成功申請者中就有9個來自中國內地。

據美聯社對20名來自中國內地的香港簽證持有者的採訪,對於中國內地人來說,香港的獨特屬性--比如更廣泛的言論自由和網路接入、國際化的氛圍、不那麼壓抑的工作文化,以及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勝過關係的社會--使其不同於內地。

其中有些人,比如20多歲的金融專業人士吳先生,認為移居香港是獲得更大自由和安全感的一種方式。由於害怕政府報復,吳先生要求只用姓氏來標識自己的身份。他說,在新冠疫情期間,當他被困在北京不可預測的封鎖中時,他感到了恐慌。

他曾想參加抗議,反對中國以防疫為名的嚴格限制,但他選擇了"潤"--中國人對移民的委婉說法,在疫情期間流行起來,來自英文run,意思是"逃跑"--他在今年夏天搬到了香港。

"現在,這是我的救生船。"他說。

近年來,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公眾表達異議的空間越來越小。儘管在2020年國安法實施後的鎮壓下,這些權利在香港受到削弱,但這裡仍然擁有西方式的公民自由,這反映了其作為前殖民地的歷史。中共領導人曾經承諾,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統治後,將讓這個半自治地區保留這些自由50年。

吳先生說,他和許多香港人一樣渴望言論自由。他還很高興這裡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俗稱"小粉紅")比北京少。他能夠自由地將資金轉移到其他國家,並且能夠訪問網路,而無需使用VPN來規避中國內地普遍存在的審查制度。

香港人才離開,內地人才到來

香港政府實施國安法鎮壓了2019年大規模的民主抗議活動,此後許多主要活動人士遭到拘押與起訴。數十個民間社會社團被解散,《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等敢於直言批評的媒體被迫關閉。

這些政治轉變,加上香港比內地更快取消對新冠疫情的嚴格控制,導致香港人口從2019年中期的750萬下降到2022年中期的730萬。跨國公司和銀行也紛紛撤離。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香港人永久離開,有多少人離開主要是因為政治氣候。但在國安法生效後,已有超過123,800人移居英國,另有數千人根據針對香港人的特殊政策獲得了加拿大永久居留權。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旨在幫助堵住人才外流。根據香港入境處的數據,約有37,000份來自中國內地的申請已獲得批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已經抵達香港,截至2021年,約有135,000名中國內地人已在香港居住了不到7年。還有很多人在該市居住七年以上後成為了永久居民。三分之一的香港居民出生在中國其他地區和台灣,不過其中大部分人多年前就移居香港了。

香港外資專才撤離潮:什麼令他們非走不可?

22歲的應屆畢業生張光偉(Zhang Guang wei,音譯)說,他拒絕了中國內地的幾份工作邀請,來到香港做軟體開發人員,目的是逃離中國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文化,996意味著員工通常每周工作六天,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

張先生在實習期間體驗了類似的工作狂生活方式,他很高興自己在香港的工作只要求每周工作五天,從上午9點到下午6點。這樣,他就有空餘時間去遠足和與朋友社交。

"如果工作太忙,我就會覺得賺錢沒有意義。"他說。

美聯社採訪的大多數職業中期人士表示,他們移民主要是因為香港為孩子提供了更廣泛的教育機會。

已獲得簽證的39歲女商人王女士(Monica Wang)被香港的言論自由以及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描繪的包容多種生活方式的現代城市所吸引。她渴望新的職業選擇,希望從附近的珠海市搬到香港。

"我想更多地瞭解這個世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這樣。"她說。

新移民將如何參與塑造香港的未來?

美聯社採訪的大多數人似乎並沒有因為香港異議和言論自由的空間縮小而感到沮喪,而是認為香港仍然享有比另一邊的中國內地更廣泛的自由。王女士說,她認為實施國安法是讓城市更安全的一種方式。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商學院榮譽研究員李少波(Simon Lee)表示,雖然新移民可能會緩解香港金融等某些領域的人才外流,但可能無法完全彌補各個行業的人才流失。他說,醫療領域失去了一些"相當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無法輕易被沒有在當地接受過培訓的醫生補充。

鑑於新移民與香港本地人之間的互動交往,專家們不確定中國內地人的湧入將如何塑造這座城市的未來。儘管並非所有新移民都會說廣東話(許多香港人的母語),但隨著1997年回歸後普通話已成為香港日益重要的語言,新移民中的一些人可以很快找到工作。

幾個世紀前,香港還是一個漁村的時候,就開始吸收來自中國其他地區的移民,其中許多人是逃離內戰、貧困或共產主義的難民,還有許多人只是為了尋找比家鄉更好的機會。

這些因素也體現在像金融專業人士吳先生這樣的新移民的生活中。

他說,他移居香港之後發現,當地的朋友和媒體都變得更加謹慎。吳先生說,如果政府加強管制,政治氣氛變得太令人窒息,那麼他計劃爭取在香港呆滿七年,以獲得永久居留權,"之後,我很有可能會離開"。

(美聯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