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60 Jahre Marktwirtschaft

Michael Marek2008年6月20日

「所有人的福祉」:這句話也許最能表達社會市場經濟這個概念的真實含義。60年前的6月20日,聯邦德國開始了貨幣改革,這場改革實施之初,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陣痛,但卻為社會市場經濟引入奠定了基礎。以下是德國之聲對六十年前德國經濟改革之初的介紹。

https://p.dw.com/p/EM8K
東,西德貨幣改革前腳跟後腳,西德在21號實施貨改之後,23號東德也隨後進行了貨改。圖中是黑市上人們在換錢。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1948年6月20日:德國關於貨幣體系的第一部法律實施。負責西方美英法聯合佔領區的經濟部長,即後來的聯邦總理路德維希‧艾哈德是這次貨幣改革的設計師之一。儘管改革實行前德國經濟不景氣,商店貨架空空,黑市價格上漲,人民不滿。 1948年6月21日,即貨幣改革實施的當天,艾哈德在廣播講話中輕鬆地說:"前幾天的精神緊張之後,現在人們的生活再次恢復正常。德國人民現在鎮定從容地重返工作,我覺得,我們在懸崖附近徘徊這麼久之後,大部分人都應該有一種輕鬆的感覺。"

艾哈德所謂的"懸崖"指的是,戰後德國人民經歷的惡性通膨,囤積居奇,搶煤車和黑市等不正常的經濟狀況。貨幣改革之時德國經濟根本上是社會市場經濟。儘管基民盟要求對礦山進行私有化,社民黨主席庫爾特‧舒馬赫說要最終大型鋼鐵公司克虜伯總裁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因為支持納粹進監獄,可一切似乎沒有真正的轉機。

Ludwig Erhard
社會市場經濟之父,「馬克先生」路德維希‧艾哈德圖片來源: AP

艾哈德自由經濟制度的夢想

路德維希‧艾哈德認為貨幣改革只是走向新的福利經濟制度的第一步。這種經濟制度的核心內容包括消費自由,商業自由,職業選擇自由,工作崗位選擇自由,私有財產權和勞資協定自主權。艾哈德認為,只有當人們的權利通過自由的職業選擇,工作崗位選擇,尤其是消費自由得以實現時,德國人民才可能積極地參與決定自己命運的政治構建。

在這個自由的經濟制度中,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全面的福利網,這個網路涉及一個公平的,以個人經濟能力為導向的稅收制度和財產所有人應盡的社會義務。6月20日,貨幣改革當天,納粹德國的所有債務都一筆勾銷。私人債務,銀行和儲蓄所的存款都按照10比1的比例轉換。每個西部佔領區的居民都得到40馬克的現金。

這一舉動看似使得所有德國人變得貧富相當了,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股票投資者,不動產和工廠的所有人是這次貨幣改革的獲益者,而普通大眾仍然兩手空空。尤其是儲戶受到的打擊最大,因為他們的錢按照規定的100比6.5的轉換比例價值跌倒谷底。工會均衡財產的要求最後也沒有實現。

反抗和第一次大罷工

經濟專家非常清楚貨幣改革帶來的不公。當時兩國佔領區管理委員會的長官赫爾曼‧平德爾在貨幣改革實施幾天前的一次廣播講話中說:"想想我們社會中的老人,退休人員,或者那些被驅逐者和其他境況相似的人們,他們除了自己的命外,就只剩下一包鈔票了,如今貨幣如此大幅的貶值。我要強調的是,貨幣改革已經不僅僅使我們資產縮水,實際上是擊碎了那些人殘存的希望。"

改革的引入進展也沒有計劃中的那麼順利。在最初幾天商店就一售而空,價格一公佈就被哄高。最終,媒體和政治圈呼籲體制市場經濟試驗。九百萬工人在1948年11月相應了工會的罷工呼籲。由此爆發了德國戰後第一次全國性大罷工。依附著貨幣改革,經濟奇跡初露端倪。從經濟上來講,貨幣改革還是極為成功的。剛引入時困難的日子也很快就被人們忘在腦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