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赈灾义演背后的故事 | 文化经纬 | DW | 09.07.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一场赈灾义演背后的故事

四川地震已近两个月,当相关报道已经不再占据媒体报道的大幅版面时,德国各地民间为灾民举办的各种筹款活动还在零星继续。周二晚间,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中央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会议大厅里举办了一场高水准的室内古典音乐演奏会,所有演出的收入都会流入一个名为“法兰克福帮助四川/中国”(Frankfurt hilft Sichuan/China)的捐助项目,这些资金将会扶助四川绵竹灾区中学的孤儿,以便他们顺利完成中学的学业。

Metropol-Ensembles(大都会乐团)

"Metropol-Ensembles"(大都会乐团)

这场小型音乐会的发起人是托马斯-罗(Thomas Lo)先生。第一眼看到罗先生的时候,很难确认他来自哪个国家。这位德国中央银行的Direktor(银行高管) 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德国人。据罗先生自己介绍,他的父亲在30年代来到德国,纳粹时代幸免于迫害。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罗先生热爱美食和音乐

罗先生自认为是百分之百的德国人,还有50%是中国人,这种150%的加法身份的确独具一格。虽然罗先生不会一句中文,但并不妨碍他和德国的华人圈交好,而作为"Freunde des Salzburg Seminars"(萨尔斯堡讲座联谊会)的德国负责人,罗先生也积极从事社交文化活动, "萨尔斯堡讲座"是1947年哈佛大学的学生发起,联合各国精英举办讲座讨论。

罗先生不否认这是个精英圈里的活动,几年前,美国卡塔琳娜飓风灾害后,罗先生也组织过义演,为美国灾民捐款。通过个人关系,他联系到了"Metropol-Ensembles"(大都会乐团)的音乐家,专程来到法兰克福演奏勃拉姆斯的五重奏。其中几位音乐家去过中国,大提琴手也曾在香港教授"大师班",几个人欣然答应罗先生参加演出。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演出现场--德国中央银行会议厅,这座大楼是德国马克1948年诞生的地方

由于四川地震和缅甸飓风发生灾害时间相近,德国民众在捐款上是否有自己的"偏好"?罗先生说,德国民众对中国还是有很大的好感,很多人在捐款时会有担心缅甸军政府滥用国际民间捐款的考量。至于在西藏问题上,虽然德国民众中有不同于中国人的看法,但是罗先生说:"在赈灾话题上并没有什么政治方面的因素影响。大家只关注那里发生了地震,人们需要帮助。"

既然是精英,难免是少数。当晚到场的观众人数不多,只有几十位。每张40欧元的门票收入加起来也有1千-2千欧元,这些资金将流入"法兰克福帮助四川/中国"的捐助项目,发起人任大民在演出开始前就强调这是一个民间自发的项目,目的是为了帮助地震后成为孤儿的中学生完成学业。项目直接在绵竹地区找到接管,以便资金保持原额发放到孤儿手中。

为何不将捐款直接交给捐助机构?任先生说,他一直梦想帮助贫困学生。8年前,任先生因在德学业优秀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颁发的奖金1000马克,其中的一半由在吉林政府教育部门的父亲带到贫困地区救助那里的学生,其它的一半留给家族中的孩子作为奖学金。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任大民介绍捐助项目

任先生说道,这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是志愿者,不产生任何的管理费用,筹集的捐款将由法兰克福市政府参与管理,所有过程透明化,并且有专门的网站公布相关信息。有两位专门的志愿者负责和绵竹教育局联系,寻找没有得到足够经济支持的孤儿,给予他们来自德国的关怀。

无独有偶,专程从海德堡前来的"中国之友协会"也带来他们为灾区孩子募捐的一千多欧元款项。

发动群众一次捐款也许不是一个难事,但是支持这样一个中长期的救助项目,对参与的在德华人来说是个挑战。这背后就需要专人长期的参与,不时或者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再度为孩子们募捐,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以便更多的资金流入,以及一套适合于长期进行的捐助管理程序。

任先生似乎信心十足,德国民间并不缺乏这样的热心人。而具有高超技艺的音乐家也积极参与义演,这对喜爱古典音乐的人来说,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Benefiz Konzert für Erdbeben Waisen in China

参加演出的叶林

参与这次演出的首席小提琴是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娜塔莎-考萨柯娃(Natasha Korsakova), 这位从小被誉为神童的俄罗斯希腊混血音乐家在一把1770年由制琴大师帕诺莫Vincenzo Panormo出品的小提琴上演奏巴赫、勃拉姆斯的传世杰作;来自中国的叶林先生也参与演出,这位长年在法兰克福歌剧院工作的小提琴手为观众带来了由新疆、蒙古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一位观众惊讶地说,原本以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只是对于欧洲耳朵来说十分陌生的京剧,殊不知中国的少数民族民歌用西洋乐器演奏如此悦耳。

连低调前来的中国驻法兰克福领事馆的人士在中场休息后换坐到第一排欣赏人间天籁。这一刻,人们忘记了政治上的分歧,甚至暂时忘记了那些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音乐的力量是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