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欧盟与中国之间有更多共同点”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31.05.201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专访:“欧盟与中国之间有更多共同点”

与特朗普的“当头棒喝”相比,李克强参与的第19届欧中峰会可能会带来更为积极的信号。但是墨卡托研究所的加斯珀(Jan Gaspers)认为,欧中之间也依然存在分歧。

China EU-Außenbeauftragte Federica Mogherini & Li Keqiang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今年4月访问北京

德国之声:经历了特朗普来访的"凄风苦雨"之后,李克强是否会给布鲁塞尔带来"旭日阳光"?换句话说:对于特朗普的失望是否会促成欧盟与中国更加接近?

加斯珀:欧洲和中国目前在政治层面拥有的共同之处,比跨大西洋伙伴之间(欧洲与美国之间)更多。这主要体现在全球贸易和其后政策,即便目前许多事情还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欧洲与中国政界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和有效,而这也要归结于华盛顿不可捉摸的外交外交政策上。中国和欧洲各国政府都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不太可靠,而且目光短浅。

德国之声:不久前,中国大张旗鼓地推动"一带一路"项目。欧盟对此采取质疑立场,并提出中欧在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上进行合作所必须的"八条原则"。其中很多内容可能会让中方感到不悦,比如更多的透明度、多边参与、经济利益各方均沾。欧盟对于"新丝路项目"的这一立场是否会阻碍欧中关系发展?

加斯珀:确实,欧洲对于新丝路项目迄今为止的看法是"建设性审慎"。毕竟,中国的这项百年计划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完美。许多计划中的项目会给北京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安全风险,而对于新丝路沿线各国也同样如此。在许多地方,中国在这一项目框架下发放的巨额贷款出现坏账、财政不稳以及地方冲突加剧似乎已经事先注定。

尽管如此,这一项目当然也有极大潜力,将尤其是欧亚地区的新兴经济区和重要的研发动力联系起来。这自然符合欧洲的利益。新丝路峰会再次显示,尤其是重要的欧盟国家日益将自身经济利益与新丝路计划联系起来。

这一计划框架下设想的许多项目需要的一些特殊技术知识只有欧洲企业能够提供。比如旨在更新和整合中亚能源网的宏大计划。欧洲企业也可以在监管单个项目方面做出贡献。此外,德国汽车业现在已经从新的欧亚铁路货运线中大幅收益,而这一项目也是最近三年来新丝路计划的产物之一。

但是,北京政府归根结底最感兴趣的是:欧洲在政治层面对于新丝路项目的承认和支持。因此北京今后会将欧洲对于新丝路项目的支持,作为欧洲利益得到中方认可的交换条件。我们在本周的欧中峰会上肯定就能见证这一点。

德国之声:欧盟委员会20166月公布的"欧盟的新型中国政策的要素"中曾这样写道:"在深化及重新调整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方面,签定内容广泛的投资协定是欧盟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欧中之间在投资协议方面进展如何?是否可以期待欧洲企业由此最终实现长久以来所呼吁的"在华公平市场准入"?

卡斯珀:目前欧盟与中国已经就此议题展开13轮谈判,最后一次是5月中旬在北京。尽管政治大气候有所改善,双方依然未能取得重大进展。欧洲人认为,中方在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做出足够让步。比如欧盟贸易专员塞西莉亚暵砟匪固芈弈?(Cecilia Malmström)最近在北京再次警告说,中共必须继续减少对于经济的操控,以在中国实现真正的市场竞争。她还批评说,欧洲企业在中国依然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规章制度和令人生疑的生产抽查、会计审查等做法的影响。大量欧洲企业对马斯特罗姆的说法都非常认同。

如果北京将最近对于自由市场的认可化为行动的话,本周的欧中峰会可能会为投资协议谈判带来新的动力。确实近来从北京也一直传出信号,一些特定的市场区域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这些必须付诸于行动。

Jan Gaspers

扬·加斯珀(Jan Gaspers)是柏林墨卡托研究所欧盟-中国政策部负责人

德国之声:欧盟不但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共同体。欧盟从多大程度上有可能在例如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比如南中国海的主权冲突)以及人权议题上(审查、压制异议人士)向北京表明自己的立场?毕竟仅仅是贸易问题就足够艰难。

卡斯珀:欧洲在这些议题上的可操作空间确实比在过去几年里严重缩小。部分原因是,美国在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方面不再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而欧盟则忙于应付自身危机。此外,北京在南中国海主权争议等重大议题上很聪明地利用了欧盟内部的不一致。这就是中国在中南欧日益增加投资所展现出的初步政治效应。

欧盟因此现在确实不太有资格谈论"如何最为有效地影响中国的政策"。欧洲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其他重要议题范围内寻求欧盟利益时将中国也纳入其中,比如在维护巴黎气候协定、加强国际贸易秩序以及针对朝鲜核武计划的国际谈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