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科隆艺术展总裁:我们会继续发展 | 文化经纬 | DW | 15.04.201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专访科隆艺术展总裁:我们会继续发展

科隆艺术展开办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十个年头。展会总裁胡格认为,虽然展会已经年届半百,但仍充满活力,魅力四射。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之声:艺术品买卖是一直都存在的贸易方式。不过,五十年前刚刚建立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主意在当时仍然是非常不同寻常的。 艺术博览会是不是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呢?今天我们是不是把艺术当成一种商品了呢?

达尼尔·胡格:又是又不是。艺术博览会将艺术大众化了,通过博览会能够使更多的人对购买艺术品产生了兴趣。科隆艺术展同卡塞尔文献展一样,都是大型的艺术盛会,都会吸引大量的人来参观。科隆艺术展为现代艺术提供平台,画廊和活着的艺术家都来参展。这一做法彻底改变了艺术市场。

德国之声:科隆艺术展的历史充满了波折,都有哪些重大事件呢?

达尼尔·胡格:大事太多了。其中之一应当是1970年,柏林艺术品商维纳·布劳克以11万马克出售了博伊斯Joseph Beuys的装置艺术《狼群》。这是当时德国在世艺术家作品售价的记录。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美国流行艺术家利希滕施泰因(Roy Lichtenstein)的绘画作品可以买到10万马克。德国艺术品的售价明显偏低。还有就是2007年雅尼斯·库耐利斯的装置艺术《12匹轻骑》,这是对1969年的再现,艺术家将真马带到了展会上。1976年玛丽娜·亚巴拉莫维奇和乌莱的装置艺术也是一个高潮。科隆艺术展的历史上有过很多次高潮和轰动事件。我们现在出了一本很好的书,讲的就是科隆艺术展的历史。

Art Cologne 2013 Direktor Daniel Hug

科隆艺术展总裁胡格

德国之声:科隆艺术展经历过那些困难呢?

达尼尔·胡格:科隆艺术展是艺术市场兴盛和衰败的反映。艺术平市场疲软的时候,科隆展会也不景气。科隆艺术展经历过一系列的危机,许多危机接踵而至。七十年代末,甚至曾经考虑过停办的可能性。当时,科隆艺术展一蹶不振,情况很不好。进入公元两千年后,科隆艺术展也曾遇到困难,因为伦敦和迈阿密也突然办起了艺术展。不过,近来科隆艺术展的情况又恢复正常了。

德国之声:以前艺术商和画廊老板是举办艺术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现在展会管理公司操控着展会的一切。这种专业化发展,或者说商业化发展,对展会本身有好处吗?

达尼尔·胡格:由专业的展会管理公司承办艺术展,这种现象很早以前就有了。由专业公司承办会给展会本身带来很多好处。参展商租赁展台的费用会降低。服务设施更加完备。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总体趋势,一些新生的,由画廊主办的展会也在朝这一方向发展。

德国之声:在科隆艺术展上,也常常会涉及文化政策问题,比如艺术品交易,税务问题以及文化艺术品的保护等等。今年是科隆艺术展成立五十周年庆典,今年也会涉及这些问题吗?

达尼尔·胡格:是的,新的文化艺术品保护法也将是今年的重要话题,尤其对那些从事战后艺术品和古典现代艺术品交易的商家和画廊来说。我个人对文化艺术品保护法持反对意见。因为这些画廊所作的工作,正是对那些被遗忘的艺术家进行重新发现和发掘。对这些艺术家进行营销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提升这些艺术家的地位。当一个艺术及的作品达到一个相当高的价格水平后,允许将他的作品出售到国外,比如出售给美国的一些博物馆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新的法律堵住了销售渠道,总之这项法律带来了很多问题,应该对此进行思考。

德国之声:很多其他地方的艺术展已经超过了科隆艺术展。那些有钱的艺术品收藏家更愿意光顾巴塞尔,香港或者迈阿密的展会。作为科隆艺术展的总裁,您还为科隆艺术展感到自豪吗?

达尼尔·胡格:(笑)我更愿意这么说,是的,自从科隆1967年开办艺术展以来,是出现了一些新的展会: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马德里Arcor展,伦敦的《冰冻》艺术展以及迈阿密的展会等等。总是会有新的展会出现,旧的展会关门。展会的平均寿命是10到15年,然后很多展会就消失了。芝加哥艺术展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展,但后来却无法维持下去了。德国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柏林艺术展。但科隆艺术展一直得以生存,我们也会生存下去。从质量层面看,能和我们相提并论的展会并不多。依我看来,在现代艺术,古典现代派以及战后艺术领域,科隆艺术展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前五名。今年展会的情况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达尼尔·克劳德·胡格(Daniel Claude Hug)是美国艺术品商人,2008年起担任科隆艺术展总裁。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LINK: http://www.dw.de/dw/article/0,,191810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