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与西欧角逐俄罗斯能源

2006年7月13日

八国集团峰会将于星期六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东道主普京宣布能源安全是本届年会的主题。每日镜报注意到,西欧与中国正在为俄罗斯的能源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

https://p.dw.com/p/8muo
正在铺设中的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早在二月份,接近俄罗斯政府的消息报就说,在获取俄罗斯油气资源的问题上,西欧必须准备与太平洋地区国家进行激烈竞争。最迟在普京三月底访问中国时就可看出,消息报的说法并非空洞无物的威胁。现在北京依靠从海湾国家进口来满足兴旺的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饥渴,今后准备主要以俄罗斯和中亚的油气来补充自己的需求,俄罗斯的能源康采恩与中国签订了总额高达二百亿美元的合同。

所以,西欧响起了警钟。虽然前苏联的地域有巨大的能源储藏,但绝非无限。2010年,有争议的波罗地海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开采量将下降,而这一地区正是向西欧供应能源的地区。向欧盟出口大量天然气的三大气田也是这样,两条天然气管道中的一条通向中国。2011年起,将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其它管道正在规划之中。2011年开始,俄罗斯的油气开采将全部转向东方。”

中国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日益依赖进口。新德意志报批评中国在世界上寻找能源时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它制止联合国安理会对向中国供应能源的朋友苏丹实行制裁。据说中国向苏丹的油田、输油管和港口投资了三十亿美元。德国外交部规划处顾问克莱夫特把这一做法称为‘新重商主义的能源外交’。中国不愿让无形的市场巨手操纵生命攸关的能源供应,而想直接控制重要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生产。克莱夫特十分忧虑地注视这一发展态势,因为这样世界石油市场的灵活性将变小,油价上涨,所以应该把中国纳入由能源进口国家组成的国际能源组织范畴,使之接受该组织的约束。

鲁尔大学教授辜学武也批评了‘北京对非洲战略价值的新评价’。他认为,这个被人遗忘的大陆为地缘战略价值的上升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进口的中国商品排挤了纺织工业等地方消费品工业,暴虐的统治者实际获得了支持。中国在拉丁美洲的作用也同样是矛盾的。从墨西哥到火地岛,这些国家作为原料供应国和资本接受国获得了好处,但在自己产品的出口和就业方面却吃了亏,红色中国的产品价格甚至低于工资最低廉的国家尼加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