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如何“可持续”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6年8月22日

德国之声摘译:中国现任领导人试图使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表明,现实与政府的设想相差很远。为此,上星期五,中国中央银行在半年内第二次提高了基准利率。新苏黎世报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在各省市能否得以贯彻关系到胡锦涛的声誉和威望。法兰克福评论报指出,中国的大干旱是人为的。

https://p.dw.com/p/8zao
怎一个旱字了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新苏黎世报在援引世界银行的评论时写道:“经济过热不一定是北京的主要忧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经济领域过度投资而造成的供给潜在过剩。许多经济学家早就担心地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由过量投资所带动,消费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大城市房地产市场上高价位住房的供给过剩尤为明显,其背后隐藏着银行出现新一轮烂帐升级的危险,而中国的银行不久前才开始大力改善其贷款质量。

“从北京不久前对省级干部采取的纪律措施可看出,北京重视过度投资的问题。上周国家媒体报道,因批建一个未获中央政府批准的电厂,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及两名副主席受到国务院批评。最高政府部门的这一正式批评发出了重要的信息。繁荣地区地方干部无视北京的规定、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已不是什么秘密。即使最近采取了一些纪律措施,主张实现经济有节制增长的一派与赞同最大限度发展经济的另一派之间的意见分歧想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无约束、无节制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对比科学家有共同认识。最近一段时期,中国自然灾害不断,先是台风在东南沿海肆虐,接着是西南酷热、作物干枯,人畜饮水困难。法兰克福评论报在报道这些灾害后写道:

“干旱和夏季风暴在中国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专家们猜测,非同寻常的强台风可能育地球变暖有关,而最近旱灾的原因更是一目了然:快速工业化和与此同步的环境破坏造成了中国许多地区长期缺水。三分之二的河流和湖泊已被废水和工业毒物污染,所以,水井越挖越深,继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2000年至2004年期间,中国人均水储备量已减少八分之一,减至1856立方米。

“中国日报的评论说,干旱是报警的信号,它向我们提出了制定用水新政策的要求。为了防止浪费,政府应提高水价,建造现代化的净化和过滤设备,必须建立一种机制,促使工程设计人员和每个公民都考虑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问题。”

(本文摘自其它德语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欢迎读者来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