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对美国"既爱又恨"

2010年2月9日

"去年十一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共同表示,如果两国不合作而互相对抗,就无法解决急迫的国际问题。面对每天有关两国新冲突的报道,我们现在已很少能感受到这一精神。"《柏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该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对美国有一种"既爱又恨"的情结:

https://p.dw.com/p/Lwky
“中国现在在国际上表现出自信” 。中国外长杨洁篪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做报告图像来源: AP

"两国关系从来就错综复杂。对美国人来说,名义上仍是共产主义的中国是冷战的遗物,是一个顽固拒绝转向西方发展道路、仅其辽阔幅员就能构成威胁的恐龙。而中国则指责美国人虚伪、殖民老爷作风。但是,中国人不能不把美国视为榜样,把美国的财富和实力作为衡量自己成就的标准。

这样的想法有其传统。19世纪末,中国后来的首任总统孙中山曾为反清斗争在美国寻求援助并从美国宪法中获取了精神力量。共产党人毛泽东也认为,美国的阶级敌人比兄弟国家苏联亲近得多,但只有他的接班人邓小平敢于向西方开放。从此以后,中国的权贵们把子女送到美国留学。今天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的子女都在美国受过教育。

没有什么特权的中国人只能满足于美国输入中国的一切:连锁快餐店和篮球,好莱坞和流行音乐。经常谈到的美国软实力也对中国人产生了作用,所以共产党一直努力不让'美国热'占上风。

官方警告说,中国对外开放,但不能接受西方的社会和政治模式,何况美国及其盟国不愿看到中国崛起。这种说法在许多方面并非谎言,但中国进行反西方宣传的主要目的是转移对内部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对政府的支持度。所以,目前中美的龃龉绝非偶然或无意发生。对共产党来说,冲突本身的用途大于解决这些冲突。"

《每日镜报》驻北京记者列举了中美在对台军售、互联网自由、西藏问题和哥本哈根峰会上的冲突,针对中美两国"能否承受双边关系恶化"的问题,文章最后写道:

"谁依赖谁,一方是否会对另一方产生要挟的能力,这是多年来变幻不定的问题。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中国持建设性和可靠的态度。人们突然意识到,拥有大量美元的国家,必然要支撑美元。

2010年的主流看法是,中国经受了危机,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中国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体制比西方体制优越。所以,中国现在在国际上表现出自信。它仿效美国的做法,向其它国家和外国企业施加压力。例如,以严重后果威胁那些参与对台军售的公司。"

摘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