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有望打入欧洲市场 | 媒体看中国 | DW | 08.05.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有望打入欧洲市场

“星期日图片报”从上海报道说,国际汽车制造厂家都在中国有合资生产伙伴。但中国汽车制造厂在没有外国伙伴参与的情况下同时生产自己的汽车型号,以低价向国外推销。该报写道:

北京街头一景

北京街头一景

“通过与中国厂家的合作,国际汽车工业进入了收益颇丰的中国市场。2004年,中国销售的汽车达到530万辆,成了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而且市场还在继续增长。但是,技术转让使中国人在全世界一下子成了竞争对手。

中国人对此并不满足,下一步是收购老牌汽车制造厂家,上汽与英国陆虎的谈判虽然失败了,但意大利的菲亚特现在又列上了收购名单。中国人唯一担心的是该公司留下的债务和职工退休金等包袱和力量强大的工会。零配件供应厂家看来是较容易到手的猎物,中国人希望通过这些厂家获取关键技术。德国汽车工业每年销售额为2280亿欧元,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依赖汽车工业,现在中国成了威胁德国汽车工业的新危险。”

上海的大众汽车曾占领了中国50%的汽车市场,现在跌至25%。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又减少了28%,明镜周刊分析了大众在中国走下坡路的原因:

“大众集团总部把中国作为安置失宠经管人员的流放地。先是让销售部经理比歇尔霍菲负责上海大众,后来又换了生产部主任魏斯格博,这两个人在沃尔夫堡总部早就被视为过时款式。第二级领导层也没有安排能干并能向总部的研发错误提出告诫的中国人。

在大众及其子公司奥迪躺在过去的成就上睡大觉时,它们错过了中国市场上进行的一场小型革命。汽车销售量增长越快,建造自己工厂的竞争对手就越多。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大众集团受到丰田、本田、现代、尼桑、尤其受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越来越强烈的攻击。

国际竞争对手降低价格,推出吸引私人使用的新车型。而大众汽车仍然被许多中国人看作是干部专用轿车。甚至在利润很高的车队销售领域,德国人也面临危险的竞争,北京的大街上最近就出现了韩国现代公司生产的出租汽车。

再加上上海和长春的两家合资企业互相争斗,形势就变得更为艰难了。例如它们没有就购买大众车和奥迪车的零配件制定共同战略、以降低成本,反而长期以来各自制造自己的汽车。”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DW.COM

  • 日期 08.05.2005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cHD
  • 日期 08.05.2005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c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