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方古典音乐走红,京剧日薄西山 | 媒体看中国 | DW | 20.01.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西方古典音乐走红,京剧日薄西山

中国的交响乐团在走向世界,欧洲的乐团也前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演出。法兰克福汇报在报道了中国乐坛的兴旺景象后不禁问道,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比德国人更为重视贝多芬、布拉姆斯等古典音乐家?该报这样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北京交响乐团演出后谢幕

北京交响乐团演出后谢幕

“中国富有活力的年轻一代显然特别喜爱毛泽东当年憎恶的东西。在拥有名牌服装和自己的汽车后,文化排到了第三位。其中既有祖先的封建主义艺术形式,也有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作为市民阶级主流音乐文化标准的古典音乐、歌剧、交响乐和奏鸣曲成了畅销品牌。千百万中国年轻人上钢琴课,今天的北京,几乎每个家境较好的家庭都有一架钢琴,它不只是身份的象征,而且也确实用来弹奏。就象180年前海涅时代的莱比锡和柏林、汉堡和巴黎一样,钢琴在中国成了高级人士子女接受现代教育的工具。这样的腐植质土层不仅为国际市场培养了象李云迪和郎郎这样的中国古典音乐新星,也为古典音乐提供了有水平的年轻听众。

这样,中国就成了古典音乐快速增长的饥渴市场。相反,在历史上这种音乐曾经扎根的国家,由于不足一提的收听收视率等原因,古典音乐正在失去立足之地。德国学校中,音乐课缺课的情况越来越多,首批交响乐团被解散。而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向正好相反,中国的学校中,音乐课与英语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反,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在中国却日薄西山。新苏黎世报说,“就象中国最近二百年的历史一样,京剧的命运也剧烈反复。继遭到‘文化革命’的破坏之后,在当今这个闲情逸致和美学意识正在消失的时代,这种高贵的艺术正在为生存下去而奋斗。”该报详细介绍了京剧历史和艺术特点,最后写道:

“今天,京剧整个给人以悲哀和破落的印象,逐代相传的知识有可能灭绝。现代思潮也威胁着京剧,只要问问熟悉的年轻人,他们最后一次看京剧是什么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惊诧,并回答说,他们活到现在还从来没有看过京剧。他们说,京剧是老陈货,是给老年人看的。再说他们反正听不懂舞台上的古代使用的词句。花钱看京剧,还不如买现代音乐的音碟,否则顶多买一些折子戏听听。只有退休人员才有时间看整部头的京剧。外国游客看的传统京剧也经过剪裁,以便在时间长度上达到游客能接受的程度。”
  • 日期 20.01.2005
  • 作者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8o0
  • 日期 20.01.2005
  • 作者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68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