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距离深海采矿还有多远? | 科技创新 | DW | 27.08.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科技创新

中国距离深海采矿还有多远?

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在寻找和尝试有朝一日可以从海底开采原材料的技术。近海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在中国已经十分普遍,但深海勘探的技术仍不具备。同时,海底资源的开发一再造成中国同邻国间的矛盾冲突。

东海气田

东海气田

还不具备深海开采技术

一个月前,中国自行制造的深海潜艇"蛟龙号"成功下潜至海平面下5000米。这艘科研潜艇首次突破了下潜5000米的大关。这是蛟龙的第41次下水,艇上载有3名技术人员。

当船长登上随行船只报告顺利返航的消息时,受到了掌声和香槟酒的欢迎。在现场迎接"海底英雄"的还有许多中国官方媒体记者。

不过深海潜艇潜艇成功试水,并不意味着有能力开采海底的资源-比如深海锰结核。锰结核是一种大小像土豆的矿物团,在海底经过数万年生成,含有铜、镍、或稀土等金属原料。对中国颇有研究的原材料专家科莫萨洛夫(Michael Komesaroff)对中国目前的深海勘探能力表示怀疑:"目前中国显然还没有开采海底原材料的技术,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还没有超出简单挖掘的范畴。其他国家也没有更先进的技术。"

"象征性举动"

不过或许中国确实已经领先一步。不久前,中国刚从设在牙买加的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获得了在马达加斯加以南的印度洋勘探矿产资源的权限。据估计,这一水域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硫化物-这是一种含有锌、铜、锰、钴等多种有价值金属的矿产。但问题是,这些原料在水下深达3000米的海底。

因此,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的王亚民认为,获得印度洋海底矿产勘探权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他指出,到人们有能力真正开采这些矿产,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到现在为止,全球对矿物质的开采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是海底没有资源,主要还是一个成本的问题。这些矿物资源要开采出来,成本非常高昂,价格会非常昂贵,那就等于没有市场,这样的话一般就不会去开发开采。"

中国尽管计划继续发展本国的深海开采技术,但首先集中在东海和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方面。中国在内海渤海开采石油已有多年的经验,而据估计在东海和南海还有更大的油气储量。但这一地区的开采会遇到更大的问题,因为中国在东海域日本,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等邻国都有领海争议。王亚民指出:"考虑到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就没有做太多的开采工作。但是肯定下一步还会要作大量的工作,因为现在我们的能源比较紧张,而南海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我们肯定要拿回我们应该拿回的这部分资源。"

看来与邻国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海底大量采掘各方渴求的原材料。

 

作者:ARD  编译:叶宣

责编:乐然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