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纷争伤经济 伊拉克采油中国得利 | 媒体看中国 | DW | 11.06.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主权纷争伤经济 伊拉克采油中国得利

南中国海主权之争日益白热化,东海争议岛屿也悬而未决,德媒认为,若亚洲主权冲突激化,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而在伊拉克逐步恢复的石油业务中,中国成为最大获利者。

主权纷争伤经济 伊拉克采油中国得利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彭博社援引菲律宾媒体报道称,中方在争议岛礁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海域建造人工岛,试图以此宣示主权。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络版周三(6月11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东海与日本,在南中国海与许多其他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日益激化。2012年人民共和国通过小规模战争从菲律宾手中夺取了斯卡伯勒滩(Scarborough Shoal/注:中方称黄岩岛)。同一年,北京和其他城市因为尖阁列岛(注:中方称钓鱼岛)争端而引发大规模反日抗议活动,暴力事件以及抵制来自邻国的商品。"

Chinesische Ölplattform

中国与越南围绕南中国海钻井平台冲突不断

地区局势难以缓和

文章继续叙述道,数周以来,中国与越南在主权纠纷中频繁交手,起因是中方在靠近越南海岸设立石油钻井平台。双方船只发生冲撞,并以高压水枪攻击对方。越南爆发骚乱,导致四名中国人死亡。

"该地区的局势不会趋于平和,而是恰恰相反。对于亚洲股市也同样如此。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股市指数MSCI昨日(6月10日)攀上三年来最高峰后,今天下跌0.1%。据称下滑的原因是世界银行认为国际经济前景一般。该组织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因为许多重要国家局势依然严峻。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经济发展)预期都被降低。这些经济不确定性在和平时期都已存在。令人不堪设想的是,如果主权冲突激化,将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伊拉克大举开采石油谁得利?

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络版周三刊登文章对伊拉克石油业最近的迅猛发展进行了报道。作者称,虽然依然笼罩在暴力阴影下,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依然在迅猛恢复。今年2月,该国石油开采量达到360万桶。比四年前超出30%,甚至超过70年代末萨达姆时代的产油量最高峰。

但是作者进一步分析道,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阻挠,其中包括官僚系统效率低下、出口线路极为单一以及国内库尔德自治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伊拉克石油业的发展也尚未让民众受益,收入分配不均依然严重。美国入侵伊拉克11年后,电力供应仍不能确保,就连石油也必须依靠进口,因为伊拉克缺乏本国炼油厂。

Tawke Ölfeld im Irak

伊拉克石油产量

"而中国及其国有石油康采恩则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获得了伊拉克盈利油田的股权。五年前市场刚刚开放,西方能源集团对于与伊拉克签订服务协议时仍犹豫不决时,急需石油的中国已经在伊拉克持续投入。中国目前已经确立了最大外国投资者的地位。与西方私营企业集团不同的是,中国国营企业可以在不顾及盈利的情况下,承担更大的风险。"

摘编:石涛

责编:乐然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COM

相关音频视频